探索文学史,永远都绕不开传统武侠小说和金庸

岩说 2021-04-17 09:27:11

了解中国的历史必须要了解文学史,了解文学史必然少不了的一课就是传统武侠小说,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少不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一部《越女剑》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以挟风带雨的势头横扫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甚至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热”历久不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鹿鼎记》毫无疑问是个特例。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作家向来都相信“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这一观念,所谓的“武”,只能成为实现塑造侠的手段。没有侠义精神的小说,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好的武侠小说。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两位作家——梁羽生与金庸的出现为此类文学作品带来了不少新的意念,但基本上还是“以武为根本,以侠为目的”。而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却是一部反武侠反传统的小说。书中的男主角韦小宝无论言行举止还是性格特征都与金庸作品中其他主人公大相径庭。

《鹿鼎记》的风格,故事情节,人物设计与传统武侠小说创作相比也独具匠心。该书彻底地打破了我们民族文化及社会文化心态中的“侠之梦”,让我们面对人生的真实,面对历史的真实及现实残酷的本质。

武侠小说是一种具有充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大众叙事形式,其间经历了大起大落可以说是叙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唐代的豪侠小说、明代的英雄传奇和清代的侠义公案之后,民国旧武侠小说一度面临被文坛扫地出门的“灭顶之灾”,而在不过十年之后,却由梁羽生和金庸的崛起,出现了武林至尊笑傲江湖的鼎盛局面,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戏也并未持续多久,仅仅三十年后,江湖后进已经一辈不如一辈了,人们在今天反复咀嚼的,仍然不过是那屈指可数的数十年前的武林极盛的余影回声。

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公认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武侠小说的一盛一衰,与他都有极大的关联。首先,是他对于武侠小说的现代化转换,使武侠小说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次是他在武侠小说中自然地表现出一条“反武侠”倾向。“反武侠”是相对“武侠”而言的。如今,金庸所创造的“武侠”形式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然而,金庸对武侠小说形式的创造,正是他在传统基础上的“反武侠”的结果。

民国通俗小说家范烟桥,在《民国旧派小说史略》之五“武侠小说”中说道:“武侠小说细按之,也有几种类型可分。

一种是结合历史或民间传说,专写拳棒技击的,叙述较合理,不涉怪力乱神,多是双方战斗之事,或各派武术家之间的意气之争而引起的私斗或官府、镖师与绿林的矛盾等故事。

第二种虽也结合一些史事,专写武术,不参杂神仙飞剑无稽之谈,但所写的内容,不尽合理,出现了掌风可以伤人、咳唾可以制敌等等超人的神技,以及宝刀宝剑之类的神奇,故事的背景虽仍是人世社会,但已逐渐失去现实的色彩。

第三种则是叙述虚妄的剑仙斗法,故事多出幻想,向壁虚造,比前者更为恶化。

这三种之间界限是存在的,但是有些作品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以前一种写法为主,逐渐渗入后一种的成分;或以后一种写法为主,而今以前的一种为引端。”这三种类型,实际上是历史技击、虚构剑术及其中间形态。

在实际的大众阅读中,以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与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最为流行,而他们都是奇幻仙侠风格,这种风格隐隐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正格”。一直到古龙大红大紫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台湾侠坛。都以奇幻仙侠为正宗。然而香港的情形大为不同,梁羽生虽然在题材与主题上大有继承,他的武侠小说有包含历史主题的写法。

梁羽生是继承,金庸是变革,虽然梁羽生“宁可无武,不可无侠”,遵循的主要还是传统的路子。金庸则对传统武侠模式有更多的突破,到最后不仅是“武”没有想象中的强大,“侠”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了,形成了一个“反武侠”的逻辑发展线索。

0 评论: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