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老汉挖出铜坐龙雕像,夜晚发出怪声,专家:好东西!

惜寒探史 2022-05-13 18:03:18

寒冬的夜里,人们都已经睡着了。

突然一阵“呜呜”刺耳的声音响起,把炕头的老人吓一跳。他起身点着煤油灯,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原来是放在窗台上的铜龙发出的声响。

这个物件怎么会出声呢?老人有些纳闷。他走过去拿起铜龙想弄个明白,这时,一阵风吹过,那声音变得更加尖锐,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慑人。

老人吓坏了,心想,“龙是神物,咱平民百姓家养不住啊,它一定是发怒了”

一个铜造的物件居然会出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莫非真是神龙显灵?这事呀,咱还得从头说起。

(一)重见天日

老人名叫裴山,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965年的一天,裴山琢磨着在自家院子里盖个猪圈,养上几头猪仔,好换些钱贴补家用。

盖猪圈得用砖,裴山将目光投向离家不远处的旧城墙上的青砖。为了避人耳目,他趁着夜色推着板车来到墙根底。因为地底下的砖更完整一些,裴山想着用铁锨将它们刨出来。

突然“咣当”一声,铁锹铲到了个硬东西,震得裴山虎口都有点发麻。“这是个啥东西?”他好奇地继续挖下去。还好东西不大,没费什么力气就将它挖出。

裴山弯腰将它拾起,原来是个铁疙瘩,因为光线不好,也看不出是个啥,他便随手扔在板车上,继续埋头干活。

此时的裴山一定不会想到,这个被它随手一扔的“铁疙瘩”,有一天竟会让他惶惶不安。

回到家后,裴山将青砖整齐地码在后院,拎起铁疙瘩,将它沾着的泥土去掉,依稀能看出,这家伙居然是条龙。

裴山心中一喜,咱这地方听说曾是大金国的国都,而龙又是皇家才能用的,自己莫不是捡了个宝贝?

他来到厨房,打了盆水,将物件仔细地冲洗干净,在它斑斑锈迹之下还隐约能看到金属的黄色。

“这该不会是金子做的吧?”裴山心想。

随即,他咬了咬龙尾巴,硬硬的,看来不是金子,应该是铜的。裴山有点失望,但它毕竟是个古物件,裴山还是将它锁在柜子里。这一说就是九年。

这一年,裴山整理柜子时又看见了那尊铜龙,便取出摆在自家窗台上当作装饰品。没想到,到了晚上,铜龙竟然呜咽出声,将裴山吓坏了。

他思前想后,决定把它交给公家,以免给自己和家里人带来祸患。心中有事的裴山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起身找了块干净的手巾将铜龙仔细地包好,急匆匆赶到县政府。

在门卫的指点下,裴山找到文管所,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

工作人员接过物件看了看,确实是个古物。可惜,他也看不出是什么朝代的,造型这么奇怪也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工作人员依照惯例奖励给裴山10元钱。

送走祸患还得了10块钱,裴山乐呵呵地回家去了。

就这样,这尊铜龙就被放置在安城县文管所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来这里进行交流,无意中发现橱窗角落里的铜龙,感到大为惊讶,立马对它进行化验检测,最终确定这是金代皇室御用之物。

至此,这尊800多年前的、代表大金最高统治者威仪的铜龙,才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蒙尘宝物,重见天日。

如今,它不仅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哈尔滨市的一个城市符号。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领略一下它的雄姿吧。

这尊由黄铜铸造而成的龙,因其呈踞坐式,而被称为铜坐龙。它高19.6厘米,重2100克,整体造型非常独特,它昂首端坐,龙口略张,似啸似吟。

铜龙头顶有三绺状似流云的卷鬣,而肩部后扬的长鬣则与前肢突起的长鬣相接,在增加视觉美感的同时,更让它在坐姿中呈现出一种御风腾飞的灵动感,静中有动,流畅自然。

铜坐龙右前爪着地,左前爪则踏在一朵祥云之上,与后腿相连,整朵祥云生动考究,精美绝伦,这样的设计,让坐龙的整体造型更加稳定。

龙尾上翘成旋状,在龙脊和四肢等部位,皆装饰有卷云纹,与头肩处的云鬣相呼应,仿佛它就置身于云端,倾刻间便要腾云驾雾而去。

这尊铜坐龙巧妙地将四种动物的特征即龙首,犬身,麒麟背和狮尾集于一身,整体造型亦动亦静,构思精巧,雄姿威武,气韵非凡。

那么,这样一尊造型独特的铜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二)盛于大金

考古工作人员在对铜坐龙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它的龙爪下面有一个用于连接的构件,可以用于安装在其他物品上。

后来,他们又在《金史》志第二十四章《舆服上》中找到两处记载。

一处为“轼前有金龙改为伏鹿,轼上坐龙改为凤”,这里的“轼”指得就是皇家御用车扶手上的横木。另一处为“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

据此工作人员认为,这尊铜坐龙很可能就是皇家御用车上的装饰物。

不知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困扰裴山老人的奇怪响声。如果结合它的作用,就很好理解了。

试想一下,当皇家御辇行进在大街上,装饰其上的铜坐龙吟啸出声,是不是平添了许多肃穆威严之势,充分彰显了“君权神授”的帝王思想?

其实,铜坐龙能够发出声音的原因并不复杂。

它的材质是由铜、铅、锡合成的响铜;并且龙身中空,在它的背部有一条细长的缝隙,当风从微张的龙口而入穿过细缝,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便会发出呜呜声响。

如此独具匠心的物品,竟是出自于800年前的工匠之手,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古人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龙被人们赋予崇高的形象和永恒的生命力。在百姓心中,它是能行云布雨、征瑞兆祸的神。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为“真龙天子”,意味着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

有许多帝王都宣扬自己生下来就有许多祥瑞之兆。

最有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

众所周知,刘邦出身草莽,为了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他宣称自己的母亲在电闪雷鸣之际在梦中与神仙相遇,醒来之后发现有一条龙在自己的身上进而怀孕,于是生下刘邦。

皇帝们为了彰显自己真龙天子的身份,衍生出许多的专属物品,如龙袍,龙椅等,龙纹图样也只有天家皇室才有资格用,旁人使用就是僭越,是大不敬,要被株连九族的。

自此,龙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越发变得神圣不可侵犯。

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形象的变换与时代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物上,龙的造型多种多样,姿态千变万化,其大体可分为行龙、升龙、降龙,团龙和坐龙等。

在所有的龙形图案中以坐龙最为尊贵,只有在皇宫正殿与皇帝服饰的主要部位才能使用。

最典型的坐龙形象,就是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北岸的九龙壁正中的坐龙。它在八条飞龙的簇拥下显得雍容华贵,将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铜质的坐龙只有在中国金代大量出现过。

1990年,人们在北京的金代大安殿、和金陵等几处金代遗址中,就相继发现了几条铜坐龙。因为它们都是在宫殿遗址上出土的,所以专家认为,铜坐龙和金代皇家建筑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们在北京紫禁城宫殿屋檐上可以看到,其中的龙形神兽也大多呈坐姿。由此可见,金代工匠创造出的这种坐龙对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阿城出土的这尊铜坐龙,虽然主体是经典的龙形,但其独特的造型,与女真人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

金代铜坐龙之所以会采用很像犬的侧身蹲坐的坐姿,是因为金代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女真族作为一个渔猎民族,猎犬就是其最忠实的伙伴。

金代工匠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采取他们最为熟悉且喜爱的动物形态。那么,铜坐龙酷似犬的坐姿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它的爪子很像鹰爪,这在以前的龙形中并不多见。它与女真人对海东青的崇拜有关。

海东青是一种猛禽,能够猎捕到比它大几倍的猎物,和猎犬一样是女真人狩猎时的好帮手,也是女真人英勇顽强,坚韧刚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铜坐龙的尾巴采用的是在其他地方都不曾出现过的断尾。

这与黑龙江的由来有关。

传说在古时的黑龙江地区,有一个姓李的农民,婚后多年都没有孩子。夫妻俩日日虔诚地祈祷,后来妻子终于怀孕。

十个月后,她生下一个强壮结实的男孩。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孩子身后居然长着一条尾巴。农民见此情景,便用刀把男孩的尾巴切掉了。

有一年,村子附近的江里出现一条白龙,它上下翻腾,兴风作浪,引发了洪水,眼看着村子就要被淹没。

在这危急时刻,男孩突然腾空跃起,化成一条无尾黑龙,冲入江中与白龙交战在一起,最终成功将其打败。

于是洪水退去,村子里的人从此过上风调雨顺的生活。为纪念这条勇敢的黑龙,人们便把村边的这条江称为黑龙江。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金代匠人们也使断尾成为金代铜坐龙独有的特色。

这样一件皇家御用之物,又是如何会被埋于地下的呢?

(三)埋于焦土

这尊铜坐龙出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约2公里处。800年前,这里曾是中国金代的早期都城——上京城会宁府的皇城所在地。

金代是中国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公元11世纪,女真人以广袤的龙江大地为发祥地,凭借着强悍的武力逐步消灭了辽国和北宋政权,建立大金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认为,金子闪闪发光,始终光亮如新,所以立国号为大金。大金帝国以淮河为界,与当时的南宋王朝并存一百多年。

金上京会宁府是当时大金国的都城。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四位金代帝王,都曾在此处理朝政。它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女真人对于汉文化一直保持学习与借鉴的态度。他们将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双重文化特征。

这种文化大融合,在铜坐龙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它的造型和纹饰明显地吸收汉族传统文化,同时又融合自身民族的文化,如鹰的嘴和爪,犬的踞坐式以及独特的断尾。

金代第四位帝王,海陵王完颜亮,自幼天资聪颖,成年后颇有谋略,他极度倾慕汉文化,是其忠实的拥趸者,他喜欢结交宋辽名士。

完颜亮27岁登基为帝,继位后怀揣远大抱负,欲统一整个华夏,建立一个强盛的大金国。为此,他大力推广汉文化,为使女真族尽快接受汉文化,加快融入汉文化当中。

公元1153年,他下令迁都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完颜亮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北京建都的皇帝。

为了让王公大臣们断了老祖宗的念想,完颜亮下令罢“上京”称号,不但把都城迁走,而且将皇陵也一并迁走,将金上京放火焚毁,将整个城池、宫殿和宗庙都夷为平地。

这尊铜坐龙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掩埋于焦土之下,直到800年后,经裴山挖掘才得以重见天日。

(四)贵为国宝

迄今为止,我国仅发现5件金代铜坐龙,大多是出土于北京金代遗址,而这件出土于阿城的金代早中期的铜坐龙,因年份最早,被人们戏称为“龙哥”。

这种造型的铜坐龙非常罕见。1990年,它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黑龙江省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同年,它被调拨到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黑博的镇馆之宝。

并且,由于其独特优美的造型和唯我独尊的气势,于2014年成为黑博的馆标。

几十年来,它的真品仅进行过两次外展。

1999年,这尊铜坐龙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走出国门,远赴加拿大,参加了名为《升起的黑龙》的展览,一经亮相,震惊世界。

另一次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

五千年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金代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文化融合和发展的象征。

它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龙文化的精华,体现了金代工匠天马行空的设计构想和高超的铸造工艺。

金代铜坐龙为现代人研究金代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无论从考古还是艺术的角度,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如今,铜坐龙已经成为阿城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地标,在哈尔滨市以及阿城区,随处可见大量的铜坐龙雕像。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2006年在哈尔滨市阿城区高速公路入城口处建造的一座“金源神龙”雕像。

它高达9.99米,是按照金代铜坐龙形制等比例放大50倍铸造而成。其龙首朝向北京,借喻阿城与北京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

“金源神龙”气势威严,巍然耸立。它记载着这片黑土地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也见证着冰雪龙江日新月异的今天。

现在看来,铜坐龙是如何发出声响的,事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或许是风吹动,抑或是产生某种共震……最重要的是,铜坐龙已然扫除历史的尘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0 评论: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