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都是怎样的?专家:表面布满污垢和牙印,白送给你都嫌脏

风终于还记得我 2020-03-19 23:47:07

现在的古装剧越来越重视人物造型和服装,剧中的角色也都是年少英俊,鲜衣怒马。可是,这些古装剧都有一个共同毛病,就是对一些古代的生活细节十分忽视,让人看了之后有一种非常尴尬的感觉。比如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能够想起用“鹦鹉杯”喝水的剧组,在现在来说已经算是相当敬业了。

在古装剧中,最常出现的一个桥段,就是剧中的某位大侠在酒楼吃饱喝足之后,扔下一块闪闪发光的银锭转身就走。而店小二们除了弯腰恭送大侠一路走好之外,既不给大侠找零,也不查验一下银子的真假。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好像非常自然,可是仔细想想总觉得不对劲。要是古代的酒楼都这样做生意,那恐怕开不了几天就倒闭了吧!

不给大侠找零,这一点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大侠们都是不缺钱的主。可是店小二不查验银子真伪,这就有些让人迷惑了。如果这大侠给的银子万一是假的,那酒楼岂不是要损失大了?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怎么,难道古代的银子还有假的?事实上,古代的银子不但有假的,而且通常伪造得十分逼真,一般人还真的很难分辨。

很多人可能觉得古代的银子都是那种很白的大银锭,实际上古代的银子除了银锭之外,可以说是各种形状的都有。而且,这个银锭也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光滑白皙。按照文物专家们的说法,古代的银子表面通常都是布满污垢和牙印的,这样的银子恐怕送给你都嫌脏。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银子会布满污垢和牙印呢?这些牙印其实就是古人查验银子真假留下来的。

在明朝之前,白银相对来说是非常稀少的,所以价值也比较高,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银子,银子的流通范围也比较有限。直到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之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才逐渐开始使用银子进行交易。一直到清朝,白银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不过,这也仅限于大额交易才会使用银子,平时的日常开销大多数还是用铜钱支付。至于黄金,那就更加珍贵了,古代绝大多数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

既然银子的价值那么高,当然也就会吸引一些不法分子进行伪造。古代掺假的银子很多,但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用跟银子非常相似的铝来假冒。在电解铝没有发明之前,铝在古代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古人在银子中掺假,主要还是在银子中添加锡或者铅。这样造出来的假银子,经验不足的人是很难分辨的。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查验银子真假的呢?这个办法主要有三种。

古人判断银子的真伪,主要还是从银子的外观来判断,也就是银子的铸造工艺。古代银子的特征通常是蜂窝和丝纹,具有这两种特征的一般都是真的。当然,仅仅是这一种方法肯定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听银子的声音。听银子的声音主要是为了防止包壳假银,对有疑问的银锭,拿另一个银锭相互敲击,如果有空心声或破声应该就是包壳银锭。

除了上面这两个方法之外,古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牙齿试探银子的软硬程度,也就是把银子放嘴里咬一下。因为银子的质地偏软,是不是真的用牙齿一咬就知道。这就跟现在很多商贩收钱之后,在手里甩一下就能辨别真假是一个道理。因此,古代的银子在长期的流通之后,表面都会布满牙印,这些牙印里面时间久了就会积满污垢。

现在人们在博物馆参观看到的银锭,还是经过表面处理的,就算是这样仍然能够看到一些黑色残留物。由此可见,在没有清洗之前,古代的银子该有多脏。对于爱干净的现代人来说,恐怕白送给你都嫌脏。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谁还能嫌钱多呢。

0 评论: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