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死?未死?《九龙城寨之围城》,可能是最后的“香港武侠片”了

波波谈影剧 2024-05-24 20:52:38

香港电影青黄不接,已然是大众所讨论许久的一个问题。

当现在的新戏主角依旧是20、30年前就在当主角的那些演员时,其实除非题材真的很新颖,否则实在很难令人引起兴趣走进电影院。

也不是说香港电影近年来没有好片,依旧不乏有佳作出现,却似乎总少了什么。

现在他们似乎也分为两个派系,一为香港本土电影,目光着重在香港草根故事,资本额较少,有浓浓的文艺剧情片的味道。

另一则为商业片,合拍片的大动作、大场面,大家所熟悉的老面孔,依旧在警匪片之中穿梭。

但在港片已沉寂许久的时候,《九龙城寨之围城》这部片像是一股火,烧出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其实本片的故事也是非常典型的武侠、英雄旅程,但我们似乎已经许久没有看到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武侠片了。

在种种的技术进步之下,不知从何时开始,各种的武打镜头开始充斥着慢动作、视觉特效,少掉了那种拳拳到肉的实在与爽快。

这部片也有少许慢动作镜头与特效,但基于小说、漫画改编的情形下,它所选择的特效加强了它的不真实感,这让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香港的武侠片,那些不符合物理定律的动作以及速度加强了我们对武功的想像,让人会对武功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并使人感到惊喜。

本片在九龙城寨这片混乱、拥挤的钢筋水泥中打造了一个如同现代武侠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各种利益间的争夺与计算,套一句老话,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来仿佛都是如此。

但总能在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让自己留下的理由,如同本片的主角陈洛军一样。

偷渡来港的陈洛军,意外闯进九龙城寨这座孤立于整个香港的特殊地带,结识了许多重要的人、朋友,也意外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及面临身世所带来的危机。

那种存在于80、90年代港片中兄弟间的情与义仿佛又再次回到观众眼前,不再是无间道般的卧底与反卧底,是让人怀念已久的英雄本色中狄龙与周润发之间的那种兄弟情。

这种简单直接的感情是多么令人回味,观众多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兴盛,什么类型的电影没见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太多于去把故事弄的很复杂或许远不及讲一个普通的故事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而的确本片的故事剧情也是有不足的地方,像是上一辈间的关系铺陈的太少,使得有些桥段出现的太突然,以及不得不提的硬气功真的是戏剧化到令人有点吃不消。

但总体而言这部戏像是一块璞玉,有点瑕疵,但依旧瑕不掩瑜。

所以姑且先让我称呼《九龙城寨之围城》为香港武侠片吧,如果严谨一点,就在前面加一个“现代”。

再严谨点,就加个双引号吧。

所有你想在一部名为九龙城寨的“香港现代武侠片”里看到的元素,导演郑保瑞与制作团队,仿佛是赌上了港片的颜面奋力一搏,全都诚意十足地给好给满,完全没让人失望。

你想看精彩的决斗,有了《浪客剑心》的武术指导谷垣健治,将他那套快狠准的刀械格斗、俐落灵巧的飞身滑行,运用在那狭窄曲折的城寨空间中,让这些亡命之徒间近身武打看起来更加凶险、凌厉。

在每一个打斗桥段,几乎都放入了不同的设计巧思:

如一开始,城寨二把手信一在追胡乱逃窜的陈洛军时,便让信一宛如蜘蛛人般灵活地穿梭在层层叠叠的廊道、门窗间,在表现城寨建筑复杂的同时,也凸显信一对此地的熟稔及训练有素。

后半段,当城寨势力与外来帮派发生正面冲突时,城寨老大龙卷风与信一、十二少等年轻人,拼了命也要断后让濒死的陈洛军逃出生天,从原本的游刃有余,到最后挣扎着也要拖住强大的敌人,宛如困兽一般抓住东西就往对方身上砸,不仅拍出了帮派厮杀的残暴,也衬托出了这群城寨兄弟两肋插刀的真诚义气。

最后绝地大反攻时,更是拍出了超级英雄般的热血感,让主角这群骑着摩托车、拿着武士刀的帅气混混从天而降,突袭坏人、解救无辜居民,然后一边飞檐走壁,一边撂倒拿着手枪、机关枪的凶恶黑帮。

且不同的角色,还都有武打风格上的特色安排,像是古天乐、任贤齐、洪金宝等前辈角色,动作看起来就更有传统武术的架式,每一招也似乎更强调内力劲道、更有大师风范。

而陈洛军、信一等年轻一辈的主角,则动作更敏捷、更接近现代格斗的路数。

你若怀念以往那种读武侠小说,看港片、港漫时,被其中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所吸引的感觉,那么它确实把80年代的香港,写成一个又酷又有魅力的武侠世界。

若说《九龙城寨之围城》为何能满足我们的武侠情怀,除了好看的武打之外,我想更重要的,就是它成功地让不同人物、不同势力,乃至于不同世代的悲欢情仇,全都交织、纠葛在一起,使得这个以武犯禁的江湖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营造一个有温度、能让观众读者全身心投入的异想世界,这正是近20年的华语武侠片,甚至是金庸、古龙之后的武侠小说,常常都缺乏的东西,导致我们总是怎么看怎么不对味。没想到我们努力拍古装、努力改编经典武侠都拍不出的感觉,《九龙城寨之围城》算是帮我们找回来了。

《九龙城寨之围城》讲的是两代黑社会之间无法斩断的仇恨锁链,他们试图打破“天注定”的命运,甘愿为城寨、为所爱而亡。

全片重现经典港片的热血激情,如同端上招牌叉烧饭能够一再品尝其滋味,城寨美学更是让我看得目不转睛,美术总监麦国强创造出一场真正的奇观。

电影里的九龙城寨并非全然肮脏阴暗,它仍保留了那时代的人情面貌。

片中的搭景其实乱中有序,若低楼层顶上满布的水管,或是高楼层交错如网的天线。

甚至能够放任风筝飞在其中,不坠的风筝则代表了这群城寨人的希望。

你甚至感觉的出来,那些城寨庶民文化,包括手工鱼丸、杆面档、叉烧饭摊、修鞋铺、杂货店、A片录影带店之类小店家,也都像是拍记录片一般地被还原、记录了下来,在制作团队的镜头底下,显得熠熠生辉。

仿佛拍九龙城寨的意义,不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武打的布景或空洞的符号而已,更是在缅怀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纯朴,缅怀那个已经逝去了的旧香港。

当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一个地方、一种生活的爱,透过镜头流露出来时,连我这个不曾在香港生活过的人都不禁觉得动容,并跟着一起为城寨与老香港的消逝,感到无比惋惜。

郑保瑞导演对于本片武术的想像,希望能像原作港产漫画一样,具有适当的真实但要超越这份真实。

因此观众看到近似于武林侠客的角色飞越于楼房之间。

那让人浑身通体舒畅的武打戏,即是本片的最大看点,不只有刀光剑影的砍杀桥段,骑乘摩托车上楼的飞车追逐,还有拳拳到肉的见血场面。这全得归功于武术指导谷垣健治的用心设计,懂得在中近景镜头前展现流畅成套的招式。

最难的是要把具有武术底子的名演员与刚接触打斗的新演员,将他们整合在同一个画面当中,观影过程甚至感受不到他们水平上有太过悬殊的差异。

更打动我的是整部作品仿佛谈论着“香港动作片演员”新旧世代的交替与传承。

饰演龙卷风的古天乐对着饰演小弟信一的刘俊谦说着“以后我跟你”,这任谁都会为这对师徒落泪,他们已然继承了香港动作片的魂。

你能一觉到天亮,不是因为城寨,而是城寨的人。

相较于《智齿》对“善恶”的描绘,这群城寨之人带着“性本善”的概念,你帮人,人就帮你。

城寨居民们暗中帮助着偷渡移民主角陈洛军,龙卷风还主动收留了被大老板追杀的他,郑保瑞导演依然擅长描绘这类兄弟情谊,如同城寨四少找到了麻将三缺一的洛军,龙卷风的大弟子信一、Tiger哥的门徒十二少以及蒙面医生四仔,他们之所以相聚,因着对杀害鱼蛋妹妹母亲的恶徒感到气愤难平,他们不约而同地戴着面具在暗巷中巧遇,于是四人合力要给了这人痛快。

城寨四少之间的情感超乎了义气,是患难下的真情,他们是真心愿为彼此出生入死。

当大地主狄秋带着众人要来杀死陈占之子洛军,只为了了结上个世代的仇,狄秋不知自己引狼入室,让大老板带着王九攻下城寨,幸好有三少替他垫后,才让洛军成功逃离城寨。

三个月后,已负伤断指断腿的三少竟愿意回到城寨,陪着洛军报仇要打倒王九,回想起四人在岸边打牌时谈吐间难掩的雀跃,我想,这四人ㄧ定能让城寨的人安然度过往后被拆迁的日子,开设他们的卡拉OK吧!

不只城寨四少,就连杀人王阿占与理发师龙哥之间,都曾有过一段真挚的友谊,阿占自愿作白老鼠当龙哥刮胡刀下的第一人,没想到两人得为了主子反目而厮杀,相传两人在天后古庙里缠斗了一日一夜,实际上,他们多的是不舍,最终将眼睛绑上挥刀,只能听天由命。

再次回到开头讲到的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这个问题。

这部片主要的城寨四少为香港新生代的演员,虽然在我眼中主角林峯真的已经不能算是新生代。

但拿他的上一部电影《神探大战》来说,若是那部片没有刘青云,林峯是扛不住那部戏的票房的,这一点就是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原因。

因为香港上一代的艺人实在太过出彩,像是四大天王、梁朝伟、张曼玉、刘青云、张家辉、梁家辉……

新一辈像是林峯那一代的TVB小生花旦,虽说在电视剧圈中可以担当得起主角及赚取收视率的角色,但却无人有办法来接起电影的位子。

这次这部片会令人感动的另一点也是因为片中剧情与现实相呼应的关系,由古天乐、洪金宝、郭富城一班的演员演绎着戏中的上一代。

看着剧中的他们推动着下一代成长、前进,尤其是古天乐所饰演的龙卷风死都要锁住那扇门替陈洛军他们争取时间时,再结合到现实中古天乐付出给香港电影的一切。

你真的能感觉到他们真的献上自己的生命与努力给香港电影,他们试图打造出一个给香港新生代演员更宽广的舞台。

以及如同龙卷风所说,喜欢的不是城寨而是城寨里的人,将城寨中市井小民的生活片段放在片尾与工作人员名单一起,如果没有这些人,城寨和这部电影都将没有意义。或许这就是这部电影与其他片相比较起来多的那么一点,就是那一股生命力。

另一点在观赏这部片时我会想讨论的一点是,九龙城寨之于香港的意义,这部片中可以看到在大老板的人马闯进城寨时,俯视角度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城寨周遭是荒芜一片与城市马路相接之处甚至有铁丝网围起。

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意涵,即城寨这个地方的独立性以及其被孤立的特质,像是一片孤岛,仿佛它并不属于那座城市。

当信一、十二少、四仔将昏迷的陈洛军推出城寨巷弄的那一刻,陈洛军就离开了那个血雨腥风的世界进入到一个安全的地带,信一他们就可以安心去阻挡后面的追兵这一幕更加显示了城寨的特殊性,以及它孤岛的性质。

对于九龙城寨的历史我并不了解,我更觉得有趣的事情是近年来人们似乎对一些已经消失许久的地方所感到怀念。

以电影美术的角度,能够重新让这些建筑重现世人眼前一定会是非常酣畅淋漓的作品,将存在于记忆中的世界搭建出来并为它赋予生命这就是影视美术所令人着迷的地方。

而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怀念于这些呢?世界进展的太快,当年《007》系列电影中高科技的产品有多少已经成为现实,在那个明天会更好的年代,明天的确更好了,但现在的世界被太多的电子产品、太多资讯所塞满,现在的人们似乎已经想像不出明天怎么更好了。于是我们开始回味过去,回到那些有盼望的年代,会好奇长大后的世界是否会如同电影、想象中的一样充满惊喜。

《九龙城寨之围城》也是一个传承的念头,好好的讲好一个故事,资深演员固然功力深厚,但年轻演员的生命力是演不出来的,那种热血沸腾是很难能可贵的。

总而言之,《九龙城寨之围城》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各种美术、音乐、影像、灯光、特效、动作实实在在地表现出香港电影的技术深厚,用成熟的技术去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观众就能感受到。其实不论是电视、电影、舞台剧,最重要的不过就是创作者们那份最真心的诚意,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九龙城寨之围城》是一部商业动作片,但我觉得更像是这些电影工作者送给香港电影的一份充满真情实意的情书。

我做好准备死在香港。

陈洛军一席话对应了他返回香港重获身份的举动,“我不会放弃城寨。”如同不会放弃香港的意志,这层隐喻令我动容。

《九龙城寨之围城》必然会成为话题,请直接列入年度必看的香港电影,看完电影只想激动大喊:香港电影不死!

——END——

0 评论: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