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凝聚着一个女作者的心血,和父子两代导演的期望

地平线荐赏 2020-09-06 20:31:53

1988年6月,由夏淳执导的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次在人艺剧院进行公演。由于全剧散发着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很快就成了人艺剧团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剧目之一。而且,该剧每次演出几乎都场场暴满,一直演满了500场,在当时可谓是影响非常大。

1992年,当70岁的夏淳带着《天下第一楼》剧组,赴日本、港、澳、台等地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一部透视1990年代中国出国热的影片《大撒把》,让更多人认识了夏钢的名字。当时,父子二人曾讨论过,能不能把话剧《天下第一楼》拍成影视剧?

不过,此时的夏钢没有十足的信心,去挑战自己父亲创作的经典。在摇滚乐和霹雳舞流行的1990年代,也许他更喜欢电影《大撒把》当中,那一丝丝带有伤感的诙谐。但他知道,这仅仅是时代发展的一种现象,绝不是它用来去挑战传统戏剧的筹码。

这一年,夏钢已经39岁。因为执导《大撒把》而一炮而红,在业界也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肯定和赞美。据说,当年《大撒把》的上座率很高,甚至超过了同档期的另一部十分优秀的影片《新龙门客栈》。

在1990年代的初期,我国年轻人有了一种禁锢之后的释放,不论是从音乐、美术、小说,当然还有出现在北京小卖店里的可口可乐,这些都让年轻的一代人,感觉到无比的新鲜和激动。

在夏钢所执导的《大撒把》里面,他阐述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一种理解。不过,《大撒把》的成功,证明他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当时的出国热开出了一记方子。但他却忽视了父辈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也许是他迟迟没敢接拍《天下第一楼》的原因。

1996年,夏淳去世了,他带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辉煌。同时,也留给了儿子夏钢,一份未能完成的使命。

父亲走了之后,夏钢时常就会想起老人家曾和自己说过的一件事情,就是《天下第一楼》有没有可能拍成电视剧?当时,夏钢并没有理会父亲的提议,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无法超越父亲的话剧版。如今,父亲已不在,留给儿子的只是一个父亲再也看不到的愿望。

直到2003年,50岁的夏钢得到了将《天下第一楼》搬上电视荧屏的机会,但他一度陷入了矛盾和犹豫之中。

首先,他并不是很熟悉电视剧的制作,他过去主要在拍电影。所以,接这个戏夏钢多少有点勉强。但是,当他读过新剧本以后,发现新本子跟话剧版结合得非常和谐,不仅保留了过去的精华,另外又将剧中的主要人物性格,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加强。

其次,远离舞台10年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在2001年再一次登上首都舞台,仍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基于这些因素,给准备接拍《天下第一楼》的夏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一个好的剧本,又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夏钢很愿意担任电视剧制作的导演。

于是,2003年的一天,夏钢终于拿定主意接拍该剧,因为人艺一些曾饰演《天下第一楼》的演员,听说要拍电视剧,纷纷找上夏导演要求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之中,哪怕演一个小角色都可以。看到大家的热情,夏导演十分感动,于是就下定决心接拍此戏。

1988年的人艺话剧《第一楼》版里,汇聚了韩善续、吕中、谭宗尧和林连昆等一些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他们大部分人已经退休回家,但他们在舞台上的形象,早已成为标志性的符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了夏钢将该剧搬上荧幕,所要跨越的一道障碍。

2003年4月17日,改编自话剧《天下第一楼》的同名电视剧,在全聚德和平门店的一个金色宴会大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宣告这部斥资1500万元的电视剧正式开机。

就在夏钢准备为实现父亲遗愿的时候,一场席卷全球的非典,中止了他的拍摄进度,剧组全体人员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工作,暂时被集中隔离起来。在这个中间,夏钢经常会找剧组里的一些演员们聊天。当然,讨论的话题还是离不开电视剧的拍摄事宜。

据说,该剧的女作者当时是一名刚从中戏毕业的新人,她用了很长时间去体验生活,然后,写出了这么一部话剧。剧中京味儿、京腔儿的对白,市井胡同的小贩叫卖,以及精致正宗的装饰打扮,一如约定般地把观众,带到了旧北京井儿胡同的烤鸭店内。

其实,这个故事最早并不叫《天下第一楼》这个名字。当初,作者把剧本拿给人艺的时候,夏淳导演觉得非常不错,作者作为一名女青年,能写出这样一个旧北京的东西,十分不易。于是,夏老就建议剧院留下这部剧本,先排一排看一看,再做调整。

何冀平,毕业于中戏,学的是戏剧文学专业。在1985年前后,她萌生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创作念头,于是她就来到了全聚德位于和平门店体验生活。她一边收集故事素材,一边设计故事脉络。就这样,何冀平慢慢地就把故事的一个框架搭建了起来。

夏钢曾经说过,当时在人艺担任导演的父亲,很喜欢这部充满着旧北京时代的韵味作品。当年,夏淳还曾经把剧本拿给曹禺先生,让先生看看有没有什么建议?没过多久,曹老先生就打来电话给夏淳,说:约在明天一早,让他带着作者一起到其住所。

当大家赶到曹老家里的时候,曹老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像桌椅板凳、瓜果梨桃,甚至包括对剧本的一些想法,都被一一记录在书稿上。而且,曹老在头天晚上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叫“天下第一楼”。当时,曹老建议将名字改成天下第一楼,所以剧名是曹禺起的。

相传,在作者何冀平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她见到了北京的第3代烤鸭师傅,当时这位老师傅已经70多岁了。在聊天的过程里,何冀平了解到地道的烤鸭技术,需要70年才传承一个徒弟。也许正是这70年的一脉单传的规矩,造就了“天下第一”的名号。

2003年6月,因非典而中断多日的《第一楼》剧组,正式开始恢复拍摄的工作,导演夏钢更是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据夏导介绍讲,剧中有一个名叫唐茂昌的人物,他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少爷,此人酷好京戏,尤其是好串个“坤角儿”,一副纨绔子弟的形象。而这位大少爷的扮演者张永强,是夏钢亲点之人,他觉得张永强与剧中大少爷的人物,还颇有缘分。

张永强,曾在话剧《天下第一楼》的演出中跑过龙套,而具体演的什么?夏导演也说不上来。让其演一个大少爷,还就是因为他不会唱戏。这样一来,夏导让张永强有点摸不着边。在几次争论以后,他终于明白了夏导的意图,不会唱戏,反倒更加真实。

2004年3月24日,在央视一套播放了32集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这是一部以话剧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剧里介绍了一名叫卢孟实的小人物,一路经过打拼,最后却落个楼去人空的结局。揭露了民国年代,普通百姓即使艰苦奋斗,依然无法实现改变命运的愿望。

小编不禁在想,如果我们把《天下第一楼》作为一面镜子,相比那位游手好闲的大少爷唐茂昌,小编相信很多人更不愿意看到的也许是卢孟实这个人,毕竟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人去楼空的结局。不过,60多岁的夏钢,终于完成了父亲生前的遗愿。

0 评论: 0 阅读: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