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勾勒出当代女性40+的困境!当台湾偶像剧人至中年,依然精彩

波波谈影剧 2024-05-03 10:09:13

《不够善良的我们》在4月27日迎来大结局,有许多人哭得东倒西歪,也有许多人对结尾有反弹。但综观整体而言,《不够善良的我们》可以说是今年比较精彩的台剧,也是徐誉庭最佳导演作品。

这部“给40岁善男信女”的情书(也可以是警世明灯),揭开用角色跟情感为核心,做出能触及华语观众的必胜法则,也成为我心中台剧最佳之一,与《我们与恶的距离》并列。

《不够善良的我们》对于创作意图的经营与完成的高度,突破性的辩证探讨和结局,都再次突显了公视仍是台湾最支持创作者、选题最前瞻全面的电视台。

《不够善良的我们》写40岁女性,写中年危机,却打动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的心。

完全超乎所有人的想像,这就是回归到创作初衷的力量,也是台湾导演赋予女性言论自由的翅膀。

8集的篇幅如同编导徐誉庭所说,她的“大作”是把很小的东西挖深,她做到了,她挖深了双女主简庆芬和张怡静之间的纠缠。

一路爬梳清理到最后,理清的那一刻,也是全剧结束的那一刻。

而最后的大收尾,也证明徐誉庭贯彻了她从前两集就提出来的“量子纠缠”和“薛定谔的猫”这两个概念,持续辩证到全剧最末。

而且每周都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翻转再翻转。

这让这部剧超过了家庭剧、爱情剧、三角恋等等框架,进入了人生命题的探讨领域。

最后两集也许显得更玄了一些,但所有的脉络前面都有所铺陈。

所有的遗憾也就是人生要带着走的一部分,而这似乎正是全剧要提醒你我的一点,不要苛责自己,面对它、和它和解,一切都还有机会找到转折与生机。

《不够善良的我们》花了前两集介绍两位女主角的完整心路历程,直到第三集才正式拉开全剧“现在”的序幕,让两位女主角踏上她们的旅程,先是对抗、迷航,然后到正面面对自己,再正面面对彼此。

中间还夹杂着哲学思辩,量子纠缠的概念,就是两个量子之间会产生对应的行为(如同简庆芬和张怡静会撞衫、会爱上同一个男人、还会察觉到彼此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 ,但目前科学家没有定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或彼此之间究竟是否有所关联——这点直到最后张怡静说出她的生日日期其实不是正确的,也呼应着量子纠缠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个永恒的叩问。

在这里补充一下,薛定谔认为,毒气瓶中的原子核若衰变,猫就会死,若不衰变,猫才能活,猫与原子核的命运是绑在一起的,原子核处于叠加状态,猫也处于生与死的叠加。这种关系物理学家又称为“纠缠性”。

简庆芬将自己的行为、无能为力、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全部归纳为“量子纠缠”。

而与她纠缠着的,就是那个与自己生日同一天的张怡静。

最后张怡静留下的答案、揭开生日的真相,简庆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自己为避无可避的纠缠,可能需要另一种全新的解释,跟自己12年来所以为的,完全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可能处于简庆芬的状态。

有时候难敌心中的魔鬼,有时候主观意识太强,让那些不存在的虚无影响了眼前切切实实的生活。也许面对人生的选择和抉择,我们都不需要太执着与太苛责自己。

我们惧怕未来,又质疑过去,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勇敢追求梦想,并不忘一路上保持善良与真诚。

薛定谔的猫与真相更是简庆芬不断在面对的人生课题,何瑞之对她的爱到底是真、是假,是什么状态?

她一直想破头想知道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也如同她想像出张怡静这个假想敌,一直在问自己是赢了还是输了,最终她才发现根本问错了问题。

而且,全剧从中段以后,简庆芬不断在呢喃着“意识”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样子,加上简庆芬后面不断在手抄心经,也让人想起佛家所说的因缘,佛家的思想里认为,生命里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偶然的,所有结果都是因果下的必然。

而简庆芬和张怡静也是因为她们自己的选择与所作所为。

而有了她们需要对抗的心魔与疾病,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但那后果可能来得又快又急又猛烈。

没想清楚的我们,终究要去面对自己、面对心魔,才能走出新的路。

其实聊了很多形而上的东西,这些哲学却能够与写实的情节和角色的选择成功互文,这证明编剧在探讨戏剧辩证主题时,仍然是从情感内核跟角色个性出发,这些都让《不够善良的我们》成为“不一般”的三角恋剧,也让许多观众从里头发现不同观看的角度。

包括爱情、婚姻、友谊、敌意、妒忌、亲情、牺牲、选择、遗憾等等。

所以,虽然说本剧绝不只爱情剧,但编导确实切切地在叩问人生命题(我们的人生到底如何选择,如何在自己的跑道上好好成就自己、不要受其他风景干扰)的同时,也想要叩问恋爱的征兆(如《西雅图夜未眠》),人生是否命定,何谓因缘,用量子纠缠来切入,巧合到底真的是巧合还是不是巧合。

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上帝不会掷骰子,表面世界运作有其原则跟规律,那么生命的规律又到底是什么?诚如后段如同推理一般的解谜,一切到底是真是假,不断随着角色碰触到的线索在翻转。

也述说着没有人能看见生命的全部,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留给别人的善意和温柔,也是给予自己的契机。

从编剧及结构上来看,没有任何一个角色被浪费,每个角色都有善良与不善良、自私与无私、自卑与自大、武断与优柔寡断的地方。

但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人可以联想到身边的人和自己。

多少人不能接受张怡静最后的结局,是因为已经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鸣与投射点。

希望她能有更好的结局,从结局后不少平行时空的结局被写出来,可以看到这个角色的力道与不朽,她的武装与脆弱,在在打到每个人的心底。

甚至不只是主角,配角如谢盈萱饰演的克莉丝汀、陆弈静饰演的何母、蔡淑臻饰演的大嫂、路斯明饰演的总经理等等。

这些角色都有着自己完成的角色宇宙和不得不然、必然如此的个性决定命运。

同时每个角色都有令人憎恶也有让人理解的地方,就如同四个主角简庆芬、张怡静、何瑞之、于向立一般。

每场戏都是重要的转折,也传达出每个角色不同的个性。

如最后两集里简静芬痛骂于向立的那场戏,堪称经典场面,原因在于这段戏不但揭露了故事里重要的情节,而且以正义之师立场骂着于向立的简庆芬,再次展现了她的武断与自以为是(但又基于某种对于张怡静、对于不被爱被抛下的人的善意与理解)。

而于向立确实有他的懦弱和逃避,但从他的回答与演出,也可以看到他是仔仔细细地思考过,他并不是白白地辜负了张怡静而已。

简庆芬的角色曲线是自己的心魔,是不断对自己的否定,最后终于豁然开朗。

张怡静某个程度是从不敢爱、害怕爱,到真正决定要爱,一切都迎来转机,却还是要面对生命的无常,他纠结的流落街头也不会发生。

何瑞之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一个希望能够负责任的男人,只是他不知道负责了。

所以呢?然后呢?愿意牺牲,但总是错过最重要的事。

这是多少中年男子闷在心中的哀愁。某程度这部戏非常难用正常结构分析的剧本,都来自编剧的意图,所以全看角色跟演员的说服力。

这里就要讲到,徐誉庭居然在《不够善良的我们》除了交出精彩的剧本和角色外,也交出了非常惊人的导演成绩。

在她的执导下,贺军翔的演技脱胎换骨不在话下,林依晨也终于长大成一个有自私有照顾人能力,同时也有淘气一面的40岁母亲。

在这部剧里,是她第一次饰演母亲但一点都不让人觉得违和。

不只是林依晨,这是80后偶像剧演员的一大突破。

这几年,几乎立定冰山美人形象的许玮甯,在《不够善良的我们》把自己的脆弱都掏出来给导演,让张怡静这个看似不讨喜、一路讲难听话的角色,成为观众心里最软的一块。

而且,在复杂的时序与剪辑里,在哲学和写实的风格交错里,徐誉庭导演把风格与节奏统合得相当扎实,让最后两集即使稍微逸出了现实的边界,仍然能够因为角色、表演和风格的一致,展现出戏剧肌理的光芒。结局非常勇敢,一定不是每个人都满意,但我个人非常喜欢。

《不够善良的我们》跟《我们与恶的距离》都做到了最关键的一件事。

不炫技、很朴实、扎实的剧本跟制作。最重要的是,让我完全无法接受这两部故事有“结尾”这件事,也是少数残忍到我很难放下的题材跟角色。

表面上《不够善良的我们》是爱恨交缠的故事,其实是借爱恨来谈爱里的孤独。有些人谈恋爱是为一解孤寂,但其实爱又何尝是孤独的解方呢?愈想以爱填补内心的缺口,愈是孤独,也愈难得到真正的爱。

所以经得起时间的洗练、人生的感悟,诚挚制作出一部剧最核心的样子,也是台剧该有的样子,最深刻的辩证。看见自己最坏的那一面,思考善良的那一面,然后每次看、每次回想都好妒忌——好爱这些导演的才华。

只不过最后还想再说一句,台娱重启“毒哥”柯某东,这一点真的蛮不爽的!

0 评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