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抗日神剧吗?香港影坛拍的抗日题材电影是什么样的?

新电影新世界 2024-05-21 21:51:11

你要搞清楚,青岛也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人跟德国人都是侵略者!

《精武英雄》

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观众特别喜欢看抗日题材的影视剧;然而因为市场的泛滥,出现了很多品质低劣、夸张雷人的“抗日神剧”或“抗日雷剧”,普遍存在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等特点。当然,我们还是有很多品质优秀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的,比如早期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近年的《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战长沙》,等等。

这种拍出了中国人抗战精神和风采的好作品,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剧!当年香港也被日本侵略过,对小日本也怀有同样的仇恨。那么,曾经辉煌了一个时代的香港影坛,拍过抗日神剧吗,香港影坛拍的抗日题材电影是怎样的?香港电影有各种招牌片种,比如警匪片、喜剧片、动作片,其中最具特色也是水准最高的是功夫武侠片。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掀起功夫片的热潮,同时也重新定义了功夫电影,与曾经那些僵化落后的武侠电影区分开来。

1973年,李小龙第二部打破香港票房纪录的功夫片《精武门》就有抗日的元素,在电影中李小龙饰演的陈真,打的就是来上海开道场的日本武士;但和我们大陆拍的抗日剧还是很不一样,它有更多传统武侠片的内核,比如比武、复仇等等。后来,《精武门》这个题材被多次翻拍,其中最经典的就是1994年李连杰的《精武英雄》。《精武英雄》的剧情和当年的《精武门》大部分相同,但李连杰饰演的陈真的角色设定更加丰富完整,他有清晰的民族立场,清醒的认识到日本人来中国就是侵略。最后,陈真大战周比利饰演的日本军官,已经超越了传统武侠电影比武复仇的内核,而是真正的抗日。

最后一个镜头更是意味深长,上车准备离开上海的陈真问了一句“我们中国哪里日本人最多?”,回答是“东三省”,陈真就说“那我们就去东三省,打个痛快!”。【当时看到这,都以为还有续集,可惜!】此时的陈真已经不是一个杀过几个日本人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真正的抗日战士!

1995年,甄子丹主演了一部剧版《精武门》,品质和口碑都不错。可是甄子丹明显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在2010年又拍了一部电影《精武风云》,这次陈真不仅大战日本武士和军官,还要化身蒙面黑侠,生生把一个现代侠客拍成了美式超级英雄,把一个好好的抗日题材作品拍成了抗日“神剧”。当然,观众还是相信甄子丹的抗日决心的,因为2008年甄子丹在自己的功夫代表作《叶问》中,已经把一个民间武林高手叶问,塑造成了一个打十个的抗日英雄。

电影中,甄子丹有一个名垂影史的名场面“我要打十个!”,叶问用暴风骤雨般的咏春快拳,转瞬之间就把十个凶狠的日本武士打倒,而且下的是断手断脚的狠手,丝毫不给对手反击的机会,完全无视传统比武点到为止的武林规矩,因为对方原本也正是刚刚霸占佛山的侵华日军士兵。所以,《叶问》绝对是一部可以比肩《精武英雄》的抗日神剧!当年,香港电影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解放后一批大陆电影人才的南迁。香港电影曾经的霸主邵氏电影,它赖以成名的四大导演李翰祥、张彻、胡金铨和楚原,全部来自内地。其中,带出狄龙、姜大卫、李修贤、王羽、傅声、吴宇森等弟子,被称为百万票房导演的张彻,就曾经拍过多部抗日题材的电影。张彻以生猛血腥的暴力美学动作片著称,一大标志是电影中的主要男性角色都是光着膀子的,1976年的一部抗战电影《八道楼子》,算是一部少见的全员穿着齐整军装的战争动作片。

《八道楼子》(由张彻自己的长弓电影公司出品,取材于1933年长城战役中古北口八达岭中的一场战斗,讲述狄龙、姜大卫、傅声、戚冠军、陈观泰等7位战士,在主力失联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坚守这一军事要塞,顽强抵抗数十倍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为国捐躯的故事。虽然电影中还存在很多张彻风格功夫武侠电影的血腥暴力元素,演惯古装大侠的主角们持枪战斗的动作也明显不如拿刀娴熟,但《八道楼子》的抗战内核是很纯正的,是香港影坛早期很有代表性的一部抗日剧。此外,张彻还拍过《上海滩十三太保》、《海军突击队》和《大上海1937》等影片,同样包含很多抗战元素。可以说,张彻香港影坛拍抗战影片路数最正的导演。事实上,最早在30年代,小日本还没打到香港,香港影坛已经拍出过十几部抗日题材的影片,比如1941年蔡楚生的《前程万里》。

后来到了6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抗日电影,比如1961年尤敏、葛兰、叶枫等主演的《星星月亮太阳》,1965年严俊和李丽华夫妇主演的《七七敢死队》,乐蒂、胡金铨主演的《大地儿女》,1967年关山、凌波主演《烽火万里情》,等等。虽然数量不算多,但都是当红大明星主演的经典影片,票房成绩也非常优异,在当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抗日题材影片在香港越来越少,抗战的内核也越来越不清晰。1985年,周润发还没有成为《英雄本色》的小马哥,就已经凭借一部《等待黎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金马奖影帝荣誉。

《等待黎明》原本是一部文艺范的剧情片,但故事背景就是香港被日军侵占的1941年,所以就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情节。当然,除了《等待黎明》是一部文艺片,故事中描述的也只是个别民众的反抗行动,和我们大陆那种有组织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影片是不一样的。那部《倾城之恋》,同样也是香港沦陷时期的故事,则完全是部爱情戏。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80-90年代,就算影片有抗战的故事,也往往是用商业片的模式来包装,比如周星驰在《新精武门》中打日本武士那个桥段只是为了致敬李小龙,曹查理也在电影中大战过日本女优为国争光,刘德华和谭咏麟的《富贵兵团》基本可以算是当年的一部抗日“神剧”,很少能让大陆观众看到那种《亮剑》式的激情。

2016年,成龙拍了一部《铁道飞虎》,翻拍于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其实已经算是一部内地抗战影片了。2017年,《倾城之恋》的导演许鞍华,终于拍了一部真正的抗日电影《明月几时有》,讲述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的真实事迹。这时候的香港影坛,已经和内地影坛深度融合,互相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这部《明月几时有》让内地观众看来并不那么违和了,只是仍然略显文艺而已。

不过,香港影坛日渐沉寂的现状,恐怕再无心思拍抗日电影了。

0 评论: 1 阅读:29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