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花炮盒子背后的阴谋

少年常乐游 2021-07-06 10:16:22

重阳佳节,正是登高望远、插茱萸品花糕喝菊花酒,尊老敬老的日子。这一天,皇上带着太后登了万寿山,皇后带着众嫔妃给太后准备了花糕,以示孝顺。

太后自然也精得很,在这样的日子里,无论太后提出怎样的要求,皇上拒绝都得三思,且不说平日里就得敬太后三分,就凭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日子,他更不能与太后闹翻让太后没了面子。

所以太后选在这样的日子将意欢送进了宫里。相比之前的白蕊姬,意欢的送,是光明正大的。

意欢一出场,以诗词赢得了皇上的喜爱,但是一听说她是叶赫那拉氏,又大变脸色。

玉氏金玉妍说出原因,叶赫那拉曾被大清太祖所灭,叶赫那拉首领金台吉死前悲愤不已,曾立下誓言,即便叶赫那拉只剩一个女子,也要灭了爱新觉罗。

但太后却说她还不信了,一个女子也能翻了天。

皇上见太后一定要塞给自己的强硬态度,也不是很排斥意欢,便将意欢留下了。

以皇后带头,众人开始恭贺皇上喜得佳人。恭贺完后,皇后给高贵妃使了使眼色,高贵妃便上前说道:“新人且歌且舞,咱们地上的热闹已经够了,臣妾的阿玛从外头寻了花炮盒子,不如咱们看看天上的热闹。”

皇上也展现出了兴趣,说道,“好啊,很应景。”

众人皆来到屋外,看着满天花火,热闹至极,高贵妃给皇上介绍:“那个是天女散花,旁边那个黄的,那个是金猴献果!有八仙过海、金辉齐鸣、铁树开花,那个最别致的那个,叫杨贵妃观牡丹!”

花炮也称"烟花",我国是烟花爆竹的故乡。

在黑火药问世的隋、唐时期,有人把黑火药装入竹筒,然后利用火线点然使之爆炸,这就是早期的竹筒爆竹。

人们在燃放爆竹时,常发现爆竹顶部有喷火现象,受此启发,制造出了喷花,即早期的烟花。

在宋代,民间就开始用纸筒装裹火药,并用麻茎编结成串,做成"编炮"。这种传统工艺也一直延续了近千年。

这时我国烟花爆竹产品的品种变多,并且具有烟、火、光、声等不同的效果。南宋时期国内已开始举办多种大型烟花晚会,当时的许多烟花爆竹制作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康熙时期《浏阳县志》记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为大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夕,响声不绝。"在此,爆竹已广泛用于送旧迎新、婚丧嫁娶等场合。

“盒子”的由来是在明代时期,将药线烟火编排好后放入盒子里,搭架悬盒,点燃后盒中药线逐层脱落燃烧,可幻演多层形象,俗称"放盒子",记载明代民间烟火的文字,尚有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

烟火施放。烟火则以架以盒,架高且丈,盒层至五,其所藏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於斯时也,丝竹肉声不辨拍煞,光影五色照人无妍,烟胄尘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

从以上几处记载中,可以窥见明代烟花大致情况:一是品种多,大型的盒子花、小型的起火等均为普及性品种。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描绘的就是古人元宵佳节之际燃放烟火的壮观景象。

不过,燃放烟花的费用相对高昂,因此清初的老百姓们,大多只能燃放普通的炮仗,只有财力雄厚的富商贵族,才能自己燃放烟花。这也是为什么高贵妃想要燃放花炮盒子也得让自己的阿玛在宫外寻找。

当然了,富甲天下的清朝皇帝自然就不存在这一难题了,过年时燃放的烟火就更加五花八门,光彩夺目,也成为了北京城内臣民百姓竞相观看的一项盛典了。

民间燃放烟火自宋代已成习俗,并且得到进行的认可,正月十五时又常有皇帝"临幸"观灯看烟火,以示与民同乐。帝王的提倡刺激了烟花的生产与创作,燃放烟火的活动也更加普遍。

这一场盛大烟火众人皆欢愉,只有海兰感到落寞,因为她的姐姐还被关在黑漆漆的冷宫。

不过,高贵妃和皇后放这一场盛大烟火可并不是为了给众人逗乐用的,而是想要假借烟火烧了冷宫彻底害死如懿......

END

本期看点:花炮盒子

欢迎关注我,从影视入手,聊些有趣的文化。我们下期再见。

1 评论: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