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饰演的毛主席越来越像,妻子桂苹却有些伤感:老胡,你变了

漫步史书 2022-09-20 19:08:36

“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像毛泽东的?”

古月自己后来回忆,一次出差乘坐火车,碰上一个 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不住的来回走,还直勾勾的盯着他,古月自己是学过画画的,还以为对面这个人是把他当做画画的模特,后来盯得时间长了,古月忍不住好奇的问:

“你为什么总看我啊?”

图|古月

中年人大大方方地告诉他:

“解放军同志,我觉得你长得像一个人。”

就在说话的功夫,那人回到座位上,拿出了一幅刚买的画——《毛主席去安源》。

古月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中年人是说他长得像毛主席。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火车上其他客人,大家纷纷凑过来,看看画,又看看古月,啧啧称奇。

“像,真是像。”

古月顿时哑然失笑。

事实上就在被选中担任毛主席特型演员之前,单位的同事就已经发现了这个情况,古月长得实在是太像毛主席,但那时候的他还不是演员。

而且对于古月来说,他心里一开始也并不想去演戏。后来是在妻子桂萍的帮助下,古月才走上了演员这条道路。

图|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听说云南有个人挺像”

古月一生有三段婚姻,其中第二任妻子是在昆明话剧团当演员的桂萍。

一次,桂萍在国防话剧院参演话剧,饰演一个女游击队队员,其中扮演毛主席的是剧团里的文学编剧。尽管这名编剧身高足有一米八,外形上与毛主席接近,但如果近距离看的话,大家还是会发现破绽。可即便是如此,每次“毛主席”一出场,全场观众都会报以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又谈到了毛主席扮演者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如果能让“毛主席”再像一些就好了。

几个导演、编剧凑在一起商量,还调侃地说:

“如果能把桂萍家那位请过来扮演毛主席,保准像。”

大家议论了半天,还真觉得就是这样,桂萍也觉得是这样。

回家以后,桂萍就把丈夫拉过来,把他的头发梳起来,照着镜子一看,果然像极了,她指着镜子对丈夫说:

“我们团里好多人都说你像年轻时候的毛主席。”

图|古月年轻时

“我?”

古月笑了笑,把面前的镜子推开:

“别逗了,像我也不会到你们那里去演戏的。”

要说起来,古月其实只是个艺名,是他后来参与演出之后,特意将姓拆开后取的,古月原名胡诗学,没参加演出前是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科长。

不过,丈夫毕竟不是演员出身,所以桂萍并没有强迫他。可胡诗学虽然没有参加过演出,但他像毛主席的这个说法,却流传很广,导致军区里面人人议论,就连北京也听说了这件事。

1978年,国务院文化部与解放军总政治部分别下达通知,要求在全国挑选合适的演员来塑造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

经过大海捞针一般地寻找,从全国各地汇集来上百位演员,光是表演“毛主席”的,就有二十几位。

可问题是,演员虽然在表演上无可指摘,但形象上还是有所差距,大部分演员只能通过化妆来弥补不足,可是却经不起细看,特别是在大银幕上,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特征放大到几十倍,让观众感觉很难入戏。所以后来在选择上,大家也都不在拘束于演员这个圈子。

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剧作家胡可正为挑选饰演毛主席的演员发愁时,有个人提了一句:

“听说云南有个人挺像,就是没演过戏。”

图|古月

胡可决定,亲自去考察一下这个人。

于是,胡可不漏声色地出席了一次在昆明军区的会议,尽管那时古月尚无表演痕迹,但胡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个人太像了。

事后,胡可找上古月,希望他能拍几张毛主席的装扮照,古月作为军区文化科科长,自然知道文化部正在全国范围内海选特型演员,可他内心很犹豫,毕竟自己从来没有过表演的经验。

妻子桂萍劝说他:

“你的确是当官的料,领导也信任你,可当演员毕竟是一门,又是一门留名于世的职业。”

“你是从孤儿院被解放军解救出来的,你感谢共产党,深深热爱毛主席,你当干部表达这种心情,只是用辛勤工作表达这种个人情感,而你当演员则可以用形象语言表达千百万人的情感。”

听到丈夫担心自己没有过表演经验时,桂萍又劝:

“表演并不难,你学什么都能成,学表演你准行。”

多年以后,古月回忆起这件往事,仍然觉得“你学什么都能成,学表演你准行”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图|毛主席

工作组的几名同志看到古月的照片后,都觉得他很像,于是立即调他到北京八一厂来试妆,等到装扮好以后,古月一走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认为,古月的毛主席形象,一定经得起群众眼光的考验。

事后,古月的定妆照连同其他几名演员的照片,被送到叶剑英的桌案前,叶剑英在二十几张照片中翻来覆去地看,最终在古月的定妆照后面画了一个圈。

“我是个特型,但还算不上演员”

古月被调到八一厂以后,很清楚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个特型演员,古月只是具备了一半的条件,而表演的经验,恰恰是他最需要注重的重点。

到了北京以后,因为工作、生活上的得不适应,古月向妻子桂萍写信诉苦,没想到隔了没多长时间,桂萍就给他写来了信,另外还附带一本书《斯坦尼斯拉夫全集》。

对于这位表演界的巨匠,曾担任文化科科长的古月自然有所耳闻,可真正接触这位巨匠在表演上的理论还是第一次,他翻开书以后,看了一段时间,觉得如同看天书,没办法只好又向妻子请教。

图|古月饰演的毛主席

桂萍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一个妻子特有的耐心,她在信中长篇大论、不厌其烦地解释、教导,帮助丈夫提高认识:

“最出色的表演是深入角色内心的世界,把演员化为角色,不要停留在单纯模仿和形体动作模仿上,要找准心里动作线,找到角色的核心,使自己进入角色并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

桂萍教得很用心,古月学得也很努力。

古月为自己学习特别制定了三步走的路子,不仅从图书资料中寻找突破点,还从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警卫、秘书入手,询问毛主席日常生活的习惯,然后一遍一遍的模仿。他还筛选出毛主席600多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按照年代挂在他八一厂的宿舍里,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比照着照片,一点一点的学习。

图|《西安事变》剧照

有一次,古月看资料片,发现毛主席抽烟的动作很有特点。

毛主席的手掌很大,每次抽烟都是夹在食指与中指的中间位置,吸烟是将烟放在嘴唇正中,夹烟的手掌整个覆盖在嘴上,古月试了几次,觉得很有感觉,后来在人前也这样抽烟,有人注意到了他这样的抽烟方式,觉得他表演的更像了。

古月第一次在影片中饰演毛主席,是1981年成荫导演执导的影片《西安事变》。

其实在拍《西安事变》事变的时候,成荫导演选了三个扮演毛主席的候选人,试戏时交给他们剧本中同一段内容,让他们表演毛主席在党内会议上讲话的场景。

三人表演中,古月是被安排在第一个。

尽管古月已经再三告诫自己“不要紧张”,可面对黑压压的摄影机以及观看的人群,他仍然克制不住自己紧张的情绪,没办法他只好趁着别人准备的空档,独自一人坐在墙角,一边抽烟,一边在脑海之中过戏。

图|古月饰演的毛主席

一直到准备得差不多了,古月才将手中烟头一丢:

“好,现在可以拍了。”

一遍戏下来以后,包括成荫导演在内的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都觉得他的表演形神兼备。

不过,古月并没有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而是察觉到自己表演中的问题,他觉得自己刚才饰演毛主席,表演的还是太过局促,应该再放开一些,再潇洒一些,于是他主动向成荫导演提出:

“成导,我再来一次吧。”

果不其然,第二次试拍后,古月表演得比第一次更洒脱,博得了众人一致赞誉。毫无意外的,古月得到了这次表演的机会。

尽管古月首次表演,行为动作上难免有些生涩,可他在《西安事变》中的表演,依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西安事变》上映后,古月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赞誉,一些热心的观众纷纷写信给他。希望在下一部影片中,古月能够担纲主角,让毛主席这一光辉伟岸的形象成为剧中的主角。

十几年的演绎,让古月演活了毛主席,也得到了毛主席身边人的肯定。

图|《四渡赤水》古月饰演毛主席

1990年初夏,《大决战》在西柏坡拍摄外景,拍一些毛主席与他女儿李讷的过场戏,巧的是就在影片拍摄期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就在西柏坡故地重游,在听说《大决战》在拍摄外景后,立即赶来探望剧组。

在所有的演员中,李讷几乎是一眼就认出了扮演毛主席的古月,她激动地上前,拉着古月的手到她房间坐下,看着眼前的“父亲”,李讷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我的戏您有没有看过啊?”

“看过,看过。”

李讷连连点头,说了一些片名,还说了一些戏中的细节。

不知不觉间,李讷拉起了古月的手,陷入了对西柏坡生活的怀念之中。

“对我父亲的手,我印象可深了,小时候,我用手牵着他的一根手指,后来大了一点,我就能握住他两根手指了,父亲就这样带着我走啊走啊,走到了北京城……”

李讷看着眼前的古月,深有感触地说:

“你的手和我父亲的手感觉一样。”

图|李讷在《大决战》拍摄现场看古月饰演的毛主席

一直到临别时,李讷都没放开手,就在将要上车时,李讷突然抱住古月失声痛哭,古月也忍不住留下泪来,他轻轻拍着李讷的脊背柔声说:

“我理解你,我理解你。”

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留下泪来。

老胡,你变了”

1981年,《西安事变》上映后,古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古月心里很清楚,《西安事变》影片中,毛主席的形象只是出现那么一两次,观众没发现问题,只是因为自己出场次数少而已,如果真要换下一部以毛主席为主的影片,自己的表演还能不能经得起大众的考验了呢?

对特型演员的培养,苏联无疑具有相当的经验,早从二十年代末,苏联就开始在影片中刻画列宁的形象,后来选中特型演员史楚金后,为了让他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苏联不仅为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料,还专门模拟列宁当年学习生活的环境,以便于能让演员从气质、心理、生活习惯上,都能够无限的接近所饰演的人物。

而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对特型演员的培养,尚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远不能做到像苏联一样,对于演员的选择上,基本上只能是以形象为主,至于表演模式和习惯,只能靠自己琢磨。

尽管在《西安事变》中成功演绎了毛主席的形象,但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古月却认为,自己做的依然不合格。

要塑造一个形神兼备的毛主席,还必须要更加刻苦地下功夫才行。

后来,古月陷入到追求极致的痛苦中。

更重要的是,随着对人物的了解,古月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开朗逐渐变得庄重、深邃,不苟言笑。

作为古月身边的人,桂萍很明显地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她有些伤感,觉得丈夫越来越陌生了。

老胡,你变了,我感到,你不是你了。”

古月觉得很奇怪,还对妻子说:

“我现在不就站在你面前吗?”

可他忘了,他还没有从角色中走出来,他对自己妻子说话是用角色的口气说的。

一直到后来,古月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担忧地问妻子:

“我该怎么办?”

在这一点上,桂萍表现得深明大义:

“就这么办吧,作为人民演员,我们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是属于党和人民,党和人民需要你变成毛泽东,你就要全身心的塑造……”

图|古月与家人一起欣赏收藏的毛主席像章

古月并没有注意到,妻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眶里有泪水在打转,她本能地感觉到,一个原来自己熟悉的丈夫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古月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艺事业中,对毛主席这一形象的把握也越来越深。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十年,但人们在谈论毛主席特型演员的时候,总是能想到古月

1988年年底,长影厂在天安门重新还原了40年前开国大典的经典一幕,“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就在拍摄的那一天,北京的老百姓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消息,一个个都簇拥在金水桥下,静静地等候,看到古月饰演的“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高呼“人民万岁”,许多老一辈儿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纪念日,《开国大典》上映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特别是拍摄艺术与纪录片完美地结合,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时刻。

1990年11月3日,古月凭借在《开国大典》中的表现,荣获第13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古月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

图|古月饰演的毛主席

1991年,军委春节前夕,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到八一厂看望电影《大决战》的主创人员。

就在与全体演员握手时,杨白冰一下子就看到了再人群中的古月,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

“我要给毛主席敬个礼。”

古月慌忙抱拳作揖,用特有的湖南口音连声说:

“我这个假主席,不敢当,不敢当。”

要知道古月原本是武汉人,后来又在桂林生活,可他为了能演出毛主席的神韵,在湖南口音上下了充足的功夫,甚至于到后来已经融入生活,成了习惯了。

杨白冰与古月是老相识,两人在一起全军创作会议上碰面时,杨白冰还特意请教,毛主席究竟是说普通话好,还是说湖南话好,是古月向他建议,柔和普通话与方言的特点,这样能更容易抒发情感。

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杨白冰每次见古月,都要给他敬礼,可古月能感觉到,杨白冰给他敬礼,绝不是调侃,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毛主席的敬仰。

1989年8月1日,总政为了庆祝“八一”建军节,组织了一台《人民军队爱祖国》的晚会,古月也应邀参加,晚会结束以后,中央领导接见演员,杨白冰看见古月后,又是三步并做两步,上前敬了一个军礼,没想到的是,跟随杨白冰主任的诸多将军,也跟着上前,走到古月面前举手敬礼。

“我要给毛主席敬个礼。”

在场下的观众看到这一幕,爆发了如潮水般的掌声……

1 评论: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