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当代史研究有哪些成就?它为何在清朝被禁止?

颜夕趣史 2023-03-28 09:43:44

当代史研究曾是清朝的史学禁区之一,但随着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其文化专制政策有所放松。加之经世思潮的发展,以魏源为代表的史家出于历史责任感,以极大的勇气突破了这一禁区,留下了《圣武记》等一批史学名著。

晚清当代史研究兴起之时,其研究方向有二:一是关于本朝掌故的研究;再者是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

(一)《圣武记》的本朝掌故研究。《圣武记》的作者是魏源,初成书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夏。全书14卷,40余万字,为纪事本末体。前10卷叙事,历述清初建国、平定三藩、勘定回疆、镇压农民起义和处理蒙古、西藏等问题;后4卷为作者议论,对练兵之方、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驭夷之略,言之尤详。《圣武记》初成时,"索观者众,随作随刊,未遑精审。"故于1844年和1846年两次修订,主要是篇幅的增加,文字的改动和附录的增减。

《圣武记》突出体现了魏源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思想。该书以记载清朝盛世武功为主要内容,但绝不是歌功颂德之作,书中明确表达出希望清统治者“后圣师前圣,后王师前王”,效法其祖先以实现“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的局面的思想。

在记述盛世武功的每一节后,魏源多以"臣源曰"来表达其观点,很多议论是针对现实而发。如在《乾隆征廓尔喀记》的臣源曰中,他着重论述了利用外国间矛盾以抵制英国侵略的思想;在《乾隆征抚安南记》中,以安南战胜英国为例,强调了诱敌深入、火攻智取的战术。

在《康熙勘定三藩记》中,他赞扬康熙帝部署得宜,镇定指挥后说:"或以殷忧启圣,或以道谋溃成,庙算不定而大难克削者,未之前闻。”这实际上是对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的批评。

赞扬平三藩时行动迅速、布置严密、情报准确、赏罚分明,是针对鸦片战争时期文恬武嬉、水陆废弛、一败再败、谎报军情的批评。可见作者试图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为当时反侵略这一迫切的课题提供借鉴,反映了作者深沉的愤慨和爱国御侮的良苦用心。

魏源对民族问题也很重视。他在书中盛赞国家统一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好处,赞颂国家对边疆的开发,记述民族间的友好往来,驳斥不利于统一的言论。

他谴责激起少数民族起义的不法官吏,称赞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大臣。如鄂尔泰在西南改土归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益处,鄂尔泰"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

《圣武记》是清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系统当代史著作,目的是探讨国家的治乱兴衰。所以魏源强调:“功则功,罪则罪,胜则胜,负则负,纪事之文贯从实,所以垂法戒也。”

在书中魏源据事直书,如关于萨尔浒之战,官书记载努尔哈赤以兵500破明军数十万,显系夸大,他予以纠正。书中还对官吏的贪横、清军的腐败多有揭露。这种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人撰写的当代史中,是少见的。

魏源的《圣武记》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代史的禁区也由此被突破。当代史的研究一时成为热点,很多史著随后涌现出来。

(二)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魏源的《道光夷艘征抚记》、梁廷枏的《夷氛闻记》、夏燮的《中西纪事》。上述著作均曾匿名流传,时过境迁后才署名刊行。

《圣武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订本第10卷目录中列有《道光夷艘征抚记》篇名,下注“补刊”二字,但正文中并无此篇。光绪四年(1878 年)申报馆排印《圣武记》时,改名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补入,但因长期匿名流传,人们常视之为单独著作。

在书中魏源表述了反对投降、力主抵抗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大胆揭露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对琦善的媚外,奕山视战事如儿戏,余保纯阻挠三元里人民的自发反抗等,都有大胆的揭露。相反,他对抵抗派大加赞颂,认为要想战胜侵略者,“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

梁廷枏(1796——1861),广东顺德人,著名学者和史学家,曾主修《粤海关志》。其所著《夷氛闻记》成于咸丰初年,全书5卷,记中英通商关系由来,禁烟始末及战争过程,迄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广东反英人入城斗争。

《夷氛闻记》的特色是关于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记载详细、生动而具体。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的记叙十分感人:"老弱馈食,丁壮赴战,一时义愤同赴,不呼而集者数万人,……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相反,地方官“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免,越数时许。”此外,书中还详载了火烧夷馆事件和以社学为核心的反入城斗争。由于作者作为地方绅士参加了多次群众反英斗争,故所记有较高参考价值。

夏燮(1800——1875),安徽当涂人,著名史学家。其关于当代史的著作为《中西纪事》,该书初成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九年(1859年)订为16卷,同治四年(1865年)增订为24卷,以纪事本末体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事,侧重中外关系。

《中西纪事》的特色在于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对英法美俄相互矛盾、相互勾结,共同侵华有所揭露。

作者认识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狼狈为奸,“英借助于法,而饵之以利,法凭藉于英,而坐享其成。”他揭露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狡诈面目:“弥人约内所谓有惠政恩典施及他国,为此条约所无者,亦一体均沾,固已预为道地包扫一切,而此中坐收渔人之利已不少矣。”

他揭露列强相互勾结,玩中国于掌上。“中国欲变通办理者,则倡为走私亏课之说以恐吓之,若彼之自悔其约而得步进步者,则又巧为代办暂定之说以愚弄之。"

他认识到各国之间相互利用,明争暗斗,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国,"英人入天津,欲藉俄夷为侦探向导,而又阴惧其构中西之间,刻刻防之,其在黑龙江得漠北五千里之贿,二国忌之尤甚,著其事于月报中,盖英人欲用俄夷,而已先为俄夷所用,徒令中国两受其害耳。”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见识较为深刻。

晚清当代史研究热潮的兴起,改变了乾嘉史学脱离现实的弊病,赋予史学研究以经世致用精神,使史学走上了振兴之路。此后,当代史这一禁区基本上被突破,史家们在这块新天地里辛勤耕耘,收获了丰富的果实。

0 评论: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