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电影快80岁了,该类型电影经历了哪些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娱乐捕捉者 2019-09-10 23:21:56

自打《黑袍纠察队》(The Boys)开播之后,美叔就想写写超级英雄类型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脑子里面冒出过很多思路,今天终于决定以编年史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从影史上第一部超级英雄类型的影史作品直到日前刚刚获得金狮奖的《小丑》(Joker),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该类型的影视作品之后又将如何发展,如有疏漏,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1940s~1960s:超级英雄电影的萌芽

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剧照

大家可能想不到,世界上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中的主角既不是漫威的,也不是DC的,这位超级英雄出自福西特(Fawcett)漫画。如果你很早之前就关注美叔的话会觉得这个漫画公司名字听起来挺耳熟的。

《雷霆沙赞》海报

这部影史上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是1941年上映的《惊奇队长之旅》(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Marvel),不过这个惊奇队长并不是前不久出现在漫威电影宇宙中的那位,而是福西特漫画出版的超级英雄角色,也叫惊奇队长。不过后来因为漫威抢先注册了“惊奇队长”这个商标,所以惊奇队长被迫改名,变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沙赞。

《惊奇队长之旅》是一部黑白电影

1941年的电影工业相当落后,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所要展示的超现实场景基本上无法实现,而且《惊奇队长之旅》起初的定位就是青少年,所以从画面到剧情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也就是《天线宝宝》的水平。

1944年上映的《美国队长》

虽然《惊奇队长之旅》开创了先河,不过并未给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带来任何影响。虽说在此之后蝙蝠侠、美国队长、超人等超级英雄也先后影视化,不过顶多算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这些电影全都没有进入院线,只是以录像带电影的形式发售和出租。

1966年的《蝙蝠侠》

唯一一部进入院线的电影是1966年上映的《蝙蝠侠》(Batman),相信没有几个朋友听说过这部电影。不管怎么说,虽然受限于电影工业落后的技术无法把优秀的画面呈现给观众,不过这些电影也算是对探索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做出了贡献。

1970s~1980s:超级英雄电影的开端

早年间基本拍不出飞行画面

电影工业是一直在进步的,不过进步到让人看起来相对自然的在天空中飞翔,还是花了30多年(得益于绿幕技术的诞生)。美叔之前说过,幻想类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具备相当的难度,原因就在于作品要满足观众的视听想象,所以在电影工业的水平达到要求之后,自然会有人把目光对准超级英雄。

《超人》剧照

1978年一部投资高达5500万美元的大制作电影登入院线,这部电影注定要名垂影史——《超人》(Superman)最终收获了3亿美元的票房。这不是现在的3亿美元,而是40年前的3亿美元。除了成功的票房,超人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迅速提升,相信有不少80后记忆中“内裤外穿”的超人形象就是克里斯托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的那个经典形象。

人物与背景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自1978年至1987年这一段时间内,一共有五部与超人有关的电影上映。这期间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纯粹是“炫技”:主要是展现超级英雄的非人力量,观众们终于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超级英雄飞来飞去、扔汽车、刀枪不入、眼睛发射激光。

你能一眼看出图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这段时间内的超级英雄电影基本上没什么内涵,剧情结构也比较简单,超级英雄是绝对的正面角色,反派基本上一出场观众就能认出来,然后最终超级英雄获得胜利。时间一长,观众们就产生了审美疲劳,毕竟翻过来掉过去就是这么一套。

《天降神兵》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漫威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天降神兵》(霍华德怪鸭,Howard the Duck)在这期间上映(1986年),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走《超人》的套路,不过因为过于“超现实”的画面导致票房失利,同时也让漫威在未来的十多年中没敢再涉足电影产业。

1989年~1999年:超级英雄电影的首次变革

严重同质化的初期超级英雄电影

千篇一律的超级英雄电影让观众不再买账,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电影在制作时仍是抱着“服务粉丝”这一概念进行,而作为电影主力消费群体的成年人显然不会为了“情怀”走入电影院,毕竟可选择的作品有很多,没必要为一部同质化严重的电影买单。

1989年上映的《蝙蝠侠》

于是DC历史上的另一位巨头横空出世——1989年《蝙蝠侠》(Batman)上映。《蝙蝠侠》系列电影自1989年至1997年共出品了四部,而这一系列走上了迥异于《超人》系列的另一条路:电影画面不再像《超人》那样明亮,而是展现出了黑暗的风格。

炫酷的蝙蝠车

熟悉蝙蝠侠的朋友都知道,蝙蝠侠本身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不具备超能力,为了能够与具备超能力的反派作战,蝙蝠侠拥有无数“炫酷”的装备,这些装备也是除了黑暗风格之外本系列电影的另一大特色,所有装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蝙蝠车”。毫不夸张地说,蝙蝠车的魅力甚至一直延续至今,如果美叔没记错的话,周杰伦好像就有一辆价值1300多万的蝙蝠车。

蒂姆·波顿(右)在指导电影拍摄

毫无疑问,《蝙蝠侠》的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是一位鬼才,他独辟蹊径的黑暗风格不仅让这部电影大获成功,甚至引领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超级英雄电影风格的风潮,自此之后的将近二十年间,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或多或少都展现出了一些黑暗的风格。

《蝙蝠侠》黑暗的画面

不过遗憾的是,在角色的塑造上,作为主角的超级英雄依旧是“完美”的正面形象,虽然影片的风格偏向黑暗,但这种“黑暗”只是体现在了画面上,角色的深度依然不够。同类型的电影更多的是在尺度上寻求突破(B级),而不去挖掘角色的内心。

《刀锋战士》海报

所以在经历了四部电影之后,《蝙蝠侠》系列以一个相当惨淡的票房收尾。在这期间漫威再次出手,与新线影业联合打造的《刀锋战士》(Blade)虽然勉强完成了三部曲,不过其影响力与蝙蝠侠相比相去甚远,甚至多年之后不少观众知道《刀锋战士》,却并不知道刀锋战士是漫威的。

2000年~2007年:超级英雄电影的探索

《X战警》海报

千禧年的到来也让电影市场焕发出了生机,福克斯影业在这一年推出了全新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X战警》(X-Men)。《X战警》这部电影依旧延续了黑暗的风格,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单一的主角,而是以“X战警”这个团队群像为主角。

休·杰克曼饰演的金刚狼

虽说现在看来这并不算什么高明的举措,不过在当时来说仍旧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创新:群像不仅考验电影的叙事能力,也对角色的塑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事实证明,虽然《X战警》系列电影的票房并不是特别出众,但是这一系列电影的影响力却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电影中由休·杰克曼(Hugh Jackman)饰演的金刚狼,更成为了无数影迷心中的偶像。

《X战警1》中出场的主要角色

不过《X战警》的成功却与漫威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在2000年之前,漫威就已经基本上把自己旗下所有的知名角色版权全部打包出售,除了福克斯旗下的X战警和神奇四侠之外,漫威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蜘蛛侠被索尼买走了。

2002《蜘蛛侠》海报

2002年,《蜘蛛侠》(Spider-Man)上映了。作为漫威旗下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这部电影的上映受到了不少的关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蜘蛛侠的起源故事,但是改编力度之大超乎了影迷们的想象。

詹姆斯·卡梅隆

有意思的是,这部蜘蛛侠与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还有点儿关系,他在1990年就说服卡洛克电影公司(Carolco Pictures)的老板从漫威手中买下了蜘蛛侠的版权,并且在1994年就写出了剧本。

《蜘蛛侠》的画面也有些黑暗的感觉

不过世事难料,1995年卡洛克电影公司因为《割喉岛》票房扑街而直接破产,蜘蛛侠的版权最终辗转来到了索尼影业手中。大家看到的2002年上映的《蜘蛛侠》虽然并没有詹姆斯·卡梅隆的署名,但是剧情却“借鉴”了不少当年詹姆斯·卡梅隆的剧本,詹姆斯·卡梅隆所写的剧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黑暗。虽然《蜘蛛侠》看起来并没有多么黑暗,不过其影片风格与原著之间的差距仍然是非常巨大的。

蜘蛛侠的成长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2000年之后的超级英雄电影虽然仍旧或多或少地延续了蒂姆·波顿的黑暗风格,但是也开始注重角色的塑造,不管是X战警也好,还是蜘蛛侠也好,这些角色总算是具备了一定的深度,这也为后来的超级英雄电影探索出一条新路。

2003年李安执导的《绿巨人》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相当多的超级英雄角色被搬上了大银幕,比如漫威的绿巨人、恶灵骑士、神奇四侠、惩罚者、夜魔侠、艾丽卡;DC的猫女、康斯坦丁、V怪客、非凡绅士联盟;黑马漫画的地狱男爵等等。这让许多非漫画爱好者对“超级英雄”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许多人从电影观众转变成为美漫爱好者。

《恶灵骑士》剧照

这些电影对超级英雄这一题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不过因为题材相对新颖,所以多数电影首部上映的时候会造成轰动,但是续集往往就变得缺乏吸引力。话虽如此,不过这些超级英雄电影至今仍有不少观众在期盼续集。

2008年~2011年:超级英雄电影新纪元

《蝙蝠侠:黑暗骑士》海报

2008年是超级英雄电影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有两部超级英雄电影上映,一部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另一部则是被誉为漫威电影宇宙奠基石的《钢铁侠》(Iron Man)。

《钢铁侠》海报

这两部电影分别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蝙蝠侠:黑暗骑士》尽可能的降低了影片的娱乐性,把重点放到了超级英雄的内心;而《钢铁侠》则几乎完全抛弃了“内涵”,将电影的娱乐性发挥到了最大。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

虽然两条路完全不同,但是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为后面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指明了方向:DC在“黑暗”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而漫威在开启了娱乐至死的时代。现在来看,《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钢铁侠》包括其后面一系列电影的票房成就也相当不俗。

《钢铁侠》剧照

乍看之下,《钢铁侠》与之前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深究起来,钢铁侠与之前的电影主角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钢铁侠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色更容易让观众心生亲近,再加上他无比炫酷的战甲,自然会赢得多数观众的好感。

雷神

这也是为什么《钢铁侠》之后,漫威电影宇宙出品的美国队长和雷神个人电影不如钢铁侠受欢迎的原因:他们两个一个是道德楷模,一个神,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太远,观众在观影时很难产生强烈的共情。

2012年~2019年:漫威王朝

《复仇者联盟》海报

2012年,一部集合了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三位漫威超级英雄的电影——《复仇者联盟》(Avengers)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引爆了院线,无数观众纷纷前往影院观影,这部电影也奠定了漫威电影宇宙在超级英雄这一类型电影中的霸主地位。

三大主角

虽然超级英雄群像电影并非是漫威影业首创,但是经历的钢铁侠、雷神和美国队长的前期铺垫之后,《复仇者联盟》的群像已经不需要在进行额外的塑造,三大主角早就已经深入人心,所有观众都想看看他们聚到一起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复仇者联盟》剧照

这也是漫威的高明之处:通过一部部的个人电影来塑造角色,当角色已经广为人知的时候再将他们放到一起,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在《复仇者联盟》成功之后,漫威仍旧按部就班的继续着他们的电影宇宙计划,其他公司则坐不住了。

DCEU主力角色

首先坐不住的就是华纳影业,华纳手握DC版权,其旗下曾经诞生过超人、蝙蝠侠等优秀的超级英雄电影,于是华纳仓促上马了DC扩展宇宙(DCEU)计划:先重启了超人,然后让超人跟蝙蝠侠干了一架,随后引入自杀小队和神奇女侠,接着就把正义联盟拉了出来。

《神奇女侠》海报

结果这几部电影除了《神奇女侠》(Wonder Woman‎)之外,票房和口碑表现全都不咋地。原因在于华纳一边想要学习漫威娱乐至死的玩法,一边又不想撒手一贯的“黑暗”传统,这就导致路人影迷不买账,漫画粉丝喝倒彩,可谓里外不是人。

海王

这一情况直到《海王》(Aquaman)上映才得到改善,《海王》基本上抛弃了DC的传统风格,完全就是以一部纯正爆米花电影的样子出现在观众面前,虽说有不少漫画粉丝表示不认可,但是却收获了不少路人影迷的认同。

毒液

除了华纳之外,传奇影业开辟了“怪兽宇宙”,将哥斯拉、金刚等银幕形象汇集到一起;环球影业则开辟了“黑暗宇宙”,本想将其旗下的不少经典角色聚合起来,没想到第一部电影(《新木乃伊》)就遭遇了滑铁卢。最晚一个加入“电影宇宙计划”的是索尼,去年获得了不错反响的《毒液:致命守护者》(Venom)就是这个索尼“蜘蛛侠宇宙”的开篇之作。

《复仇者联盟4》海报

从各大电影公司的计划来看,经典角色聚合已经成为趋势,只不过因为操盘手水平的原因导致这几个电影宇宙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十多年基本上可以称为是漫威王朝,尤其是当《复仇者联盟4》(Avengers: Endgame)一举拿下全球票房历史总冠军之后,漫威电影宇宙的地位几乎无法被撼动。

2019年之后:敢问路在何方

如果大家看看上面的时间点就会发现,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基本上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替,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影片能够一直火下去。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观众的成长以及审美疲劳。10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成长为30多岁的中年人,新的观影主力人群的更迭以及同质化严重的内容很容易会丢掉大部分观众。

猎鹰接棒美国队长

而经历了近十年辉煌的漫威电影宇宙,现在也迎来了拐点:老一辈的中流砥柱退出,新一辈才刚刚崭露头角。虽然漫威电影宇宙的影响力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漫威继续维持现状的话,观众很有可能会转投其他阵营。

《黑袍纠察队》海报

近期上映的两部超级英雄类型的影视作品看起来似乎指出了这一类型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戏谑反讽的美剧《黑袍纠察队》以及刚刚在威尼斯获得金狮奖的《小丑》。这两部影视作品如当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与《钢铁侠》一样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不过其内核却极其相似。

《小丑》剧照

《小丑》走上了《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老路,以黑暗的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重新解构了小丑这一DC最著名的反派。但是这种影片能够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太过苛刻:优秀的导演+精彩的剧本+合适的演员。所以《小丑》并不是一个容易复制的成功类型,甚至可以说,任何一部电影具备了上述的三个条件,都可以获得成功,但是想要具备这三个条件,难度却是不小。

《黑袍纠察队》海报

《黑袍纠察队》则没有这么苛刻的条件,虽然这部美剧看起来讨论了不少内容,不过其内涵依旧是走的娱乐路线(看尺度就知道了),所以这一形式相对《小丑》来说更容易复制,只要把握住作品的内核就可以了。

这个手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现在来说一下这两部作品相似的内核。这两部作品看起来是在讲述超级英雄(超级反派)的故事,实际上却是在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作品的出发点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超级英雄,而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拥有超级英雄的世界当中如何生存或者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超级恶棍的。

《黑袍纠察队》剧照

这两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级英雄去神化”,超级英雄不再是以往的那种道德圣人的形象,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超凡能力带给他们的并不是更高的道德标准,而是更深的欲望,这种极为现实的描写方式,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比如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可能就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获得了隐身的超能力,是去女澡堂还是去女厕所,肯定不会考虑用这个超能力去扶危济困。

死侍

其实这一方式在之前的电影《死侍》(Deadpool)当中曾经浅尝辄止的使用过,也让这部电影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只不过《死侍》的本质还是以超级英雄的视角去讲述故事,所以最终电影还是绕回到了以往超级英雄电影的老路上。

当时《死侍》受到观众追捧就说明长时间大量正面超级英雄形象的轰炸已经开始让部分观众感到疲倦,只不过可能大多数观众自己本身也没明白到底他们为何会如此追捧所谓的“反英雄”。这其实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特立独行,只是审美疲劳之后的下意识反应而已。

《小丑》剧照

美叔的个人观点是,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未来的主流方向将会转变的“超级英雄去神化”上,虽然说很多的超级英雄角色并不适合完全的“去神化”,不过最起码让这些角色更加“接地气”是必须的。另外,未来的该类型电影也将会更加注重角色的成长和内心的剖析,如果仍旧一味的走爆米花路线,肯定注定无法长久。

(完)

0 评论: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