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夏江为什么斗不过梅长苏,仅仅是智不如人吗?

董狐笔 2020-03-26 17:07:37

上阵打战,夏江远不是梅长苏父子的对手,但论阴谋算计,夏江也算是站在大梁朝权力食物链顶端之人,曾经罗织罪名,令梅长苏父子折戟梅岭,七万赤焰军含冤而亡。

事实上,夏江与谢玉合作,不仅曾经扳倒了大梁军界第一人林燮,还一鼓作气,拿下了皇长子祁王萧景禹,晋阳长公主等人,权术和手段都老辣到了极点。

但这样厉害的夏江遇到麒麟才子梅长苏,为什么就束手束脚,神经兮兮,最终一败涂地了呢?

从表面上看,夏江只是在智力上被梅长苏碾压,所有的算计都逃不出梅长苏的手掌心,但实际上,夏江之败,根本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善泅者死于水,善战者死于兵。夏江属于梁朝的善权者,所以死于权早就是他的宿命。只不过好人的死于权是冤枉,而坏人的死于权势罪有应得。

三十多年前,夏江曾经是梁帝萧选夺嫡的班底之一;十三年前,夏江剿灭赤焰军,再次巩固了皇权,凭借这两次功劳,夏江稳坐悬镜司首座之位,位同一品军候。

但夏江自己也清楚,自己长期为皇帝和皇家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差事,知道得太多,处境早就很危险了。比如当年的祁王,就曾直陈梁帝,要求废除悬镜司,实际上就是将矛头对准了夏江本人。

那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因为老梁帝萧选的支持而过关,但从此以后,夏江就有些消极保守,不再相信朝廷和官场,转而经营自己的悬镜司,将悬镜司完全变成了自己的自留地。

在悬镜司中,三个高阶掌镜使都是夏江的徒弟。说是徒弟,夏春等人实际上就像夏江的孩子一样,不仅尊敬他,还孝顺他,崇拜他,对夏江言听计从。

即使高阶掌镜使直接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也会再回到悬镜司,聆听夏江指示。

夏江以为,只要悬镜司这块自留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辈子就一定能够富贵到老。可惜在他经营悬镜司的过程中,却忘了赤焰军主帅林燮的教训-----林燮之所以被皇帝猜忌,就是因为林燮的赤焰军变成了林家军,只知道有林帅而不知道有梁皇,现在悬镜司掌镜使们也只认夏首尊而不认梁皇,你让皇帝怎么想呢?

悬镜司本应该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宝剑,第一准则就是忠君,如果连皇帝的命令到了悬镜司都得打折扣,那悬镜司本事再大又有什么用呢?能量越大岂不是越威胁皇权么?

是的,夏江搞错了,决定他生死成败的,并不是他自己,不是他自以为一手遮天的悬镜司,而是皇帝。如果没有皇帝萧选的信任,他夏江将一文不值。

他以为赤焰逆案,能够让自己与皇帝绑在一起,荣辱与共,岂不知那也是一把双刃剑,皇帝并不想和他绑在一起,早就想找机会和他切割一下了。

那个被梅长苏称为昏君的梁帝萧选,实际上脑袋很好使,他为了巩固皇权,默许甚至暗示谢玉和夏江去剿灭赤焰军,罗织林燮父子的罪名,但事后他自己也知道,那件事并不光彩,所以不愿意被任何人提起,无论你说好还是说孬,都是在揭他的疮疤。

十三年来,无论是在后宫还是在朝堂,都无人敢轻易说起赤焰旧事,即使皇帝自己提起,也求的是安慰,谁都不敢接话茬褒贬其事。

可就在此时,夏江却剑走偏锋,拿着赤焰旧将卫铮归案这件事,借题发挥,要在金陵城内演一出“引蛇出洞”的好戏,让梅长苏和靖王上钩。

此事不仅令梅长苏和靖王感到棘手,也触到了老皇帝的龙鳞,让他很不高兴。但皇帝也很想看看靖王对赤焰军的态度,所以坐任夏江布局。

得到皇帝授意的夏江,开始撒网捕鱼。但在这个撒网的过程中,他把精力都用在对付靖王和梅长苏身上,而忘了背后的皇权,忘了老梁帝那双死盯着他的眼睛。

夏江能够调动的力量越多,所设计的机关越厉害,所布置的阴谋越周全,梁帝萧选就越忌惮这个人,并不自觉地在内心自问:如果将来这个人用这样的方法对付我,威胁皇权,我能应付吗?

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却忘了皇帝的感受,这就是夏江最大的破绽。他自己忽略了这一点,却被梅长苏发现了。

梅长苏利用了夏江的这个破绽,并精心设计了夏冬押送卫铮,再故意被纪王发现,密奏皇帝。静妃在后宫巧设计,卖给了皇后一个破绽,用苦肉计与朝堂上的纪王呼应。

这两个小小的设计,让梅长苏四两拨千斤,轻松在夏江的铁幕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夏江与靖王的矛盾,转化成了夏江与皇权的矛盾,令皇帝大怒,直接查办悬镜司,将夏江丢入天牢。

机深祸也深,与其说夏江败给了梅长苏,不如说夏江是败给了自己,败给了皇帝的猜忌。

猜忌的皇帝,是梁朝所有权臣的悲剧源泉,五王,林燮,谢玉,夏江,祁王,献王,誉王,大梁朝几十年的历史,就是权臣和掌权的皇子们一代又一代不断倒台的过程。

谁的权力最大的时候,谁大出风头的时候,谁就离死不远了。

梁朝的最高权柄,一直牢牢掌握在老梁帝的手中,他说了才算,而权臣的风光或嚣张,都是狐假虎威罢了。他能让你登上人生巅峰,也能让你跌入万丈深渊。

假设靖王在当上太子之后,老皇帝再活十年,靖王能不能善终也为未可知。

只有纪王,高湛,柳橙那样懂得收敛锋芒,唯唯诺诺的人,才有安全可言-----这也是为什么梁帝才智过人,文武大臣精明伶俐,梁朝却走向衰落的原因。

喜欢弄权的梁帝,实际上就是个高配的武大郎,将帝王之术当成了治国之道,将梁朝朝廷经营成了一言堂,容不下任何一个高人存在,无论这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

0 评论: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