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3》再掀爱豆歌手扎堆当演员争议,跨界本无错,关键在成果

七话影视 2021-01-04 14:40:46

我就是演员3》章子怡有了slogan:演员难道是最低级职业吗?

盛一伦表演欠缺天分时,章子怡便提过这个观点,金莎、金子涵两位跨界演员表现不佳,她再次强调了演员的门槛,对跨界乱象表达不满。

在她来看,演员需要信念感,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真正热爱这个职业,仅仅是想跨界分这个行业的蛋糕,不可能给出好的表演。

她的观点得到郝蕾认同,对爱豆、歌手等艺人向演员行业跨界,郝蕾的观点是有足够能力就跨,能力不足便不要强跨。

面对两位演员的犀利输出,网上褒贬不一。

支持者力挺她们点出了行业乱象。

近几年跨界演员团队急速壮大,《我就是演员3》请了颇多爱豆助阵,《演员请就位2》九强名单里爱豆占了大半比例。

但跨界演员给行业带来的槽点远远大于惊喜,许多人气跨界演员早期留下了不少演技“黑历史”,比如欧阳娜娜的加油、杨颖的标志性瞪眼。

在扎实演技越来越欠缺的环境下,追求艺术质感的观众更希望演员能够回归专业,对O基本功便仓促跨界的艺人,存在一定的排斥。

这也是近两年爱豆演员成为烂片标志、年轻演员平均水平急降的原因之一,章子怡郝蕾把行业问题拿到台面批评,让对这一乱象头疼的网友很认可。

但反对者认为章子怡自“打脸”。

对于跨界,章子怡也有许多“战绩”,她不仅出过多支单曲,还曾与罗大佑、郑钧、陈奕迅共同成为音乐类节目《中国最强音》的导师。

彼时跨界的章子怡处境也很尴尬,歌坛大姐大那英便毫不避讳地吐槽她只能给出时尚建议,如今她再反对跨界,便不那么有说服力。

同样被指责“打脸”的还有《我就是演员》节目组,争议出现后导演吴彤出面力挺章子怡,受到大量艺人粉丝批评。

原因无他,《演员3》在官宣时便被路人指出爱豆过多,质疑节目组降低了专业要求,当时吴彤还出面维护了爱豆演员。

请人时鼓励跨界,播出后又将跨界演员架到话题中心,颇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节目组侧重请爱豆、章子怡频繁CUE演员门槛话题,的确有剧本痕迹,《演员3》目前播出的内容也是噱头大于演技,与最初的立意有一定背离。

但客观来说,跨界演员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行业进行一次严谨的讨论与反思。

跨界演员一直都存在,最初并没有产生门槛争议。

我们国家的影视行业科班与跨界演员占比都不小,早期的内地演员多来自几大院校,港台则有许多是唱而优则演或因颜值被挖掘跨界的演员。

两种不同的选择库,老牌跨界演员并没有冲击行业的专业度,反而给出不少惊喜,二人传出身的赵本山、歌手出身的梅艳芳、王菲便留下许多跨界高光。

甚至,对于演员是否出身科班,最初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执着,内地有体验派的周迅,香港老牌女演员便大多数出身选美,男演员也多数没有院校经历。

但无论内地还是港台,早期跨界演员或非科班演员,大多有一些共性,要么天分颇高,要么是以专业演员身份经历过长期的磨练。

天分型的如梅艳芳、周迅,通过歌手身份走红的梅艳芳能轻松拿到重要角色,却并没有给角色拖后腿,反而凭借独特气质成为经典代表。

磨练型的如TVB出身的大量实力派,他们没有科班经历,接受短期集中培训后便上岗,凭借大量实战将自己打造成能适应多样性角色的演技达人。

彼时演员的门槛不一定是指科班、有表演经验,更多的是看天赋与艺人的职业决心,两者至少拥有其一,才不会让人质疑门槛有问题。

跨界演员成为行业乱象,与爱豆、网红的爆发息息相关。

老一辈跨界没有让观众觉得不适,也没有让演员职业受到专业性质疑,但新一代跨界演员,却把门槛问题推向台面,成为行业乱象。

这其中的导火索并不是因为跨界,而是成果。

以唱跳为核心的爱豆、以静态图走红的网红在市场上爆火后,跨界的风评便开始变质,首波流量爱豆、人气网红的跨界给行业带来的口碑相当尴尬。

女爱豆出身的宋茜电梯惊魂表演被嘲笑多年,直到2018年才凭借《结爱》有了演技开窍迹象,归国四大男爱豆,目前也仍在转型线挣扎。

网红市场输入的演员更是槽点满满,有些动起来后网友才感叹被“照骗”,有些演技面瘫如旧,真正靠演技出圈的网红也唯有一个辣目洋子。

跨界获得的反馈不受出身影响,却由成果决定。

当艺人跨界后表现普遍乏力时,演员行业水准、门槛皆会成了矛盾问题,给社会营造一种“只要有粉丝就可以跨界做演员”的乱象。

这种观感并非只存在于观众,娱乐圈同样把“本职收入太低就去当演员”、“红了就去当演员”视作正常规划。

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现靠演戏补贴唱歌梦想的艺人,比如去年底突然的离婚王栎鑫,演员对于他们来说,是为生存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近几年爆红的爱豆行业,通过限定团收割人气的艺人,抱着以爱豆为跳板进军演员行业的比比皆是,杨超越、赵小棠等人便大方做过表态。

跨界本无错,糟糕在于当下很多艺人存在只要有人气基础便可以轻松跨界的理念,导致糟糕的成果影响了行业水准。

《演员2》中便出现过这么一个现象,爱豆出身的孟美岐被指出基本功不足时,她选择用没有上过几节表演课来给自己开解。

而在此之前,她已经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

受批评的不是跨界演员这个标签,而是缺乏敬畏心与信念感的跨界。

章子怡郝蕾对跨界演员,不是只有抵触。

引发她们批评跨界的是金子涵、金莎表演的《三十而已》,这个剧目三位演员没有找到情绪,导致整段表演都像在按部就班地念台词。

表演的失败,促成了评委对他们跨界身份的不理解。

但在前期节目中,章子怡大力夸赞过的易烊千玺,被评委团一致表演的谢可寅、马嘉祺,严格来说也属于爱豆出身的跨界演员。

二金跨界被批,他们跨界被赞,两者的区别在表现。

易烊千玺跨界后的《长安十二时辰》、《少年的你》都收获大量赞赏,他本人踏实进入科班学习,谢可寅、马嘉祺两位新人合作《少年的你》,更打动所有评委。

天分以、努力、对表演的敬畏,让跨界的他们,给出了职业演员应有态度。

跨界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心两用,如果一心两用的结果是两边都获得好成果,迎来得便是掌声,如果一心两用导致两边都做不好,迎来的便是批评。

艺人跨界当演员同样如此,如果只是想分一块演员行业的蛋糕,并没有给出足够天分或跨界的态度,只会让演员行业的艺术含金量逐渐走低。

如今章子怡郝蕾把跨界拿到台上讨论,可能会对被请来当工具人的爱豆不友好,却撕开了艺人跨界的遮羞布,对行业回归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至少,当跨界演员的敬畏心成了舆论关注对象后,没有做好准备、不愿训练基本功的跨界艺人,便不那么容易拿数年不变的面瘫演技恰饭了。

0 评论: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