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明星学好这项技能再出来恰饭

sir电影 2020-07-10 14:34:45

不知毒饭们有没有看vlog的习惯。

这些年火得很。

都市丽人的精致标配。

Sir最近也开始入坑,做一回都市丽汉。

但看着看着……

似乎就那三板斧。

怼脸自拍——加滤镜,把镜头当镜子瞪眼抿嘴;

美丽风景——最好是国外,越远越好,比如冰岛,光放个名字在标题上,就不愁点击量了,凯旋门、第五大道都得往后稍稍。

还衍生了vlog的特殊专业名词:

在严谨的vlog届,这都是专业操作,有学术名词,叫A-roll(又称footage)(就是自言自语怼脸自拍啦)、B-roll(就是手机后置拍风景和和别人啦)。除此之外,还有“intro”、“outro”等,就是开头和结尾。

专业与否,见仁见智。

可一个事实无法否认:

vlog火的,多是明星,和有团队有资金的网红。

普通人显然难模仿。

慢慢地,vlog这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却也演变成与资本、颜值等挂钩的社交压制。

我们就只能拍拍流水账吗?

Sir不信邪。

恰好,贴心的网飞带来正确示范。

顶配大师教学——

《居家自制》

一部短片合集,云集国际大导和演员。

疫情时期,他们手把手教你——

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情况下,如何拍出一部有特色的个人vlog

卡司有多强?

创作者名单有小k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河濑直美、保罗·索伦蒂诺、帕布罗·拉雷恩、哈立德·穆扎那、玛吉·吉伦哈尔、拉吉·利等,都是各大电影节和奥斯卡的常客。

代表作品是《何以为家》《悲惨世界》《绝美之城》《第一夫人》这种级别。

不限形式,不限长度,以疫情隔离为主题自由创作短片。

含金量有多高?

要Sir说,你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第二次。

拿好小本本,全是知识点。

01

治愈vlog拍法

河濑直美申请成为你的治愈系导师。

你想要的日本文艺电影中的细腻感、日常感、哲思感,在河濑直美的作品里都能找到。

《居家自制》里,河濑直美贡献了一个相当“意识流”的短片。

乍一看没有剧情。

摇晃的特写镜头、大范围空镜,营造出焦躁又旷远的气氛。

开头把镜头对准窗外,窗上的灰尘遮住一部分风景,外面的刺眼阳光被直接摄入画面,伴随着无节奏的摇晃和画外音。

引出片名——《最后的信息》。

什么信息?

神秘感和清新感都来了。

玻璃上写的字可以自由发挥,用来表白再好不过了。

但是要注意一点,拍摄窗户风景时最好选外面阳光明媚的时刻,太暗会拍出自己的倒影。

如果哪个角度都消除不了倒影,最好加一个偏光镜,或者有同样效果的滤镜也可以。

为了保持文艺的气质,你最好叠加足量的空镜头。

不是为了文艺而文艺。

像这个镜头:

至少能解读出三层设计:

运镜。

时钟、风扇拍摄的角度都不是死板的全景,而是慢慢凑近,一点点改变构图,或者选择仰拍,使画面时刻保持新鲜感。

画面逻辑。

时钟的运动和风扇旋转,有着巧妙呼应。

叙事逻辑。

时钟代表时间流逝,而风扇的旋转又给人一种无限循环的幻觉。

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在隔离期的感受:

时间一直在走,生活却原地转圈。

谁说没有剧情?

6分钟的短片,无角色,无对白。

河濑直美为我们呈现了极简高级的镜头叙事。

02

表演型vlog拍法

vlog除了拍摄吃吃喝喝的肥宅快乐人生。

最重要一点常被忽略,它是表达的工具。

而且,你的表演即你的态度。

在这一part,小k和塞巴斯蒂安·莱里奥请求出战。

演技派导师。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也是短片合集的导演之一,作品《蟋蟀》。

Sir第一眼,以为是关于失眠症的悬疑片。

短片始于一个焦点在铁栏杆的空镜头。

35秒后出现小k呆滞痛苦的脸孔。

她似乎在跟人对话:

- 我好累

- 你在睡觉吗?

- 我以为我在睡觉

- 我想你应该睡一会儿

可镜头始终没出现过别人。

不会是鬼片吧……

别说你了。

连她自己都懵,表情逐渐鬼畜——

此时,一声蟋蟀的叫声响起。

两人纠缠中,她去睡了。

可睡不着。

翻来覆去,硬是睁眼到白天。

场景又开始重复——

跟空气对话,崩溃,黑眼圈,说自己累了……

蟋蟀声再次响起。

留意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再次对准窗外。

哪有蟋蟀

当我们分不清白昼还是黑夜,现实还是幻觉,最大的困扰就不来自眼前。

而是你脑袋里那只赶不走的蟋蟀,挥不去的“人”。

当然。

这组其实没什么好教的。

主要看天赋,看脸。

03

无人机vlog拍法

无人机vlog,又称炫富vlog.

在遥远的2020年,家家户户都有个送货无人机,它还兼任智能管家,帮你开空调、打扫浴室、遛狗、上课、交电费、预约脑科医生。

这是啥?

这是科幻电影。

现实是,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只有少数发烧友和影视拍摄团队才有这种“高级玩具”。

你拥有一台无人机,就能直接脚跨十个台阶,站上vlog拍摄鄙视链的顶端。

有,不一定会拍。

多数人在用无人机时,喜欢拍摄大全景,作为宏大叙事的工具。

但拉吉·利就不满足于此。

拉吉·利去年因执导反映法国社会矛盾的处女作《悲惨世界》而受到关注,今年,在隔离期间拍摄的短片,同样聚焦类似街区的有色人种。

无人机升起、游移,最终停在这些粉、黄相间的房子附近。

然后是一个饱满的摇镜头,窗户规整又错落,占据整个画面。

镜头拉近,窗户形成的天然框架构图中,有人跟无人机打招呼,有人在辅导孩子作业中渐渐焦躁。

还有人在阳台上就开始家暴。

最终,镜头停留在拉着警戒线的菜市场。

人群正戴着口罩排队购买生活物资。

是的,拉吉·利在用无人机拍人。

大材小用?

在Sir看,这正是疫情下一幅荒诞而又充满温度的浮世绘。

宏大视角不一定代表宏大命题。

导演不仅关注那些高楼大厦,还关照着楼里每一个渺小个体的生活。

知识点:

无人机不止可以拍大全景,还可以拍摄其他更具体的主体,甚至这会比单纯拍恢弘美景更加震撼。

04

道具型vlog拍法

你一柜子的手办、模型能发挥用场了。

保罗·索伦蒂诺,突出重围,带来一则手办拍摄的例片。

保罗·索伦蒂诺何许人也?

不是什么大人物,也就是《我的天才女友》制片人之一。

导演的作品就更没什么了,也就是导过《绝美之城》《年轻气盛》《年轻的宗教》等高分佳作,得的奖也不多,顶天了也就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啥的。

短片诚意满满。

也是Sir认为系列中最有趣的一部。

《英女王与罗马教皇被隔离的日子》。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

蜡烛、丝巾、洗手台、炉灶、秋千、花盆、勒保斯基都能成为背景,也能成为女王和教皇的聊天话题。

教皇带女王浏览梵蒂冈的小情节中,保罗将两人放置在一个小花盆中。

花盆里天然的花草和其他动物手办共同构成一种静谧与热闹并存的氛围,十分有趣可爱(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在影射梵蒂冈面积小)。

其次,注意光影效果。

在这个短片里,光影并不承担叙事和表达情绪的功能,但是许多细节里的光影运用却使整个短片气质非常高级。

明和暗把空间斜分成两半,女王的脑袋隐在黑暗里,不光构图新奇,且使画面非常有质感,不至于轻飘飘。

俯拍的全景,如果没有玻璃栏杆的影子,整个画面将会变得非常单调,即使有花树的前景也于事无补,反而会右重左轻。

相反,加上栏杆,两人忽然就暧昧起来了。

剧情也全是私货。

吐槽起来一点都不给面子。

17支短片看下来,Sir感受到很久没有过的爽感。

爽,不是看完一部好片的畅快淋漓。

Sir更多为光影背后传递的韧性共鸣。

也是我们真正该“学”的——

把表达融进血液里的本能。

这群电影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其中一支短片还是个被隔离在墨西哥的中国小伙子拍的),他们的生活和所有人一样被困住。

表达却未停止。

用仅有的条件,拼凑的影像,展现无比繁富的精神世界。

这让Sir更坚信——他们还在,并会一直在。

当观众回来。

该臭屁的。

该才华横溢的。

该踌躇满志的。

不会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2 评论: 1 阅读:614
评论列表
  • 2020-07-12 22:34

    我觉得内容质量不错啊,怎么没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