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你看到的幸福,背后藏着无数的艰辛

爱莲幸福汇 2021-01-23 13:31:23

腹有诗书气自华

前段时间,央视的《主持人大赛》突然火了。这个节目中不乏素质出众的参赛选手,但是看了一圈下来,最可圈可点的竟然是熟面孔——董卿。

因为她的一分钟点评,娓娓道来,竟比选手们精心准备的三分钟展示更打动人心。董卿的点评时而专业、时而犀利、时而走心、时而严厉。

她话语朴素却掷地有声,点到为止又字字珠玑。让多少人想修炼成董卿的样子,大气婉约、自信从容、温柔有力量。

而董卿之所以能修炼成“董卿”,来路的坎坷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她曾说:“如果以前有得选,我一定不会走这一条路。”

这份完美,需要用无数血泪去交换;这份强大,可能仅仅生于自卑。

PART 01

"“魔鬼”教育"

董卿出生于上海市闸北区,她的父亲是上海崇明人。董父是一个严谨的人,很坚韧也很善良,庆幸的是董卿身上继承了父亲的这些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父母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这所高等学府,所以父亲对她非常严厉,在她当时看来简直是“魔鬼教育”。

当时,董卿每天除了要完成学校的学业内容,还需要完成父亲布置的功课,常常学习到深夜,寒暑不断。别的小朋友做完作业,就可以到院子里和小伙伴玩儿,而董卿能玩儿的只有被父亲认为是闲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魔鬼教育”还体现在董卿童年的成长环境。由于他父亲出生崇明岛(上海农村),所以其父常常告诫董卿:“我们家并不富裕,以后的路全得靠你自己。”自卑的心理,一点一点种下。

董卿回忆说:“这份告诫,让我当时很难在同学面前抬起头来,总觉得比别人差了点儿什么。所以我只有用心念书,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十七载春秋,董卿就是如此紧绷着长大。18岁,董卿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读话剧表演专业,大专;24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读电视编导专业,本科;26岁,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34岁,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院。

学业的步步高升,让董卿一点一点抬起了自己的头,挺起了自己的肩。光彩的背后,是那些悬梁刺股的坚持,最后都带给她无比丰厚的回报。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把诗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成为一大亮点,节目逆势走红;首次出任制片人,她一手一脚搭建起来《朗读者》的舞台,做出了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精品爆款,傲视群雄。

如今的主持人大赛上,董卿款款落座,在她的名卡面前,已然多出了个“制片人”的标签。她再也不凭借“春晚一姐”的Title而被大家熟悉。

谁说小地方出生的她,上不得大台面?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让她拿到国内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直通央视,从央视数千个主持人中“杀出重围”。倪萍钦点的接班人。

PART 02

"她很完美,她也很累"

电影《致青春》中,有一句很出名的台词:“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这句话,就是董卿的缩影。她自己说:“我的人生,就像是用唾沫星子,一点点搭一个燕子巢。”

她曾在北京卫视《BTV秀场》中吐露“我的严苛爸爸”。董卿小时候爱美,但父亲却很不同意。童年时期,打扮成了一件绝对禁止的事情,父亲严厉的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没有了梦寐以求的新衣服,取而代之的是看不完的书、成语大全,还要每天抄一页成语,大声背诵故事。

她回忆童年:“当时的我,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忙于满足父亲的各种要求,也总是无法达成父亲的各种期待。”

而长大之后,习惯了紧绷状态的董卿,却永远忘记了怎么去“松弛”。

她的个性像极了其父亲——极度要强。她比任何人都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她说:“我是一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我做的每一份工作,必须要比其他人做得好很多才会有安全感,我才能安心。如果只是跟别人一样,我做不到。”

在央视工作的头两年里,董卿共主持了130多场晚会与文娱节目,累到生理紊乱,满脸都是痘痘。一次她累到在舞台上摔倒,尾椎骨第四节骨裂,自己瘸着拐着撑了下来。

04年主持“青歌赛”,她连续直播20天,每天下午4点彩排,晚上10点直播结束,换掉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回家已经是凌晨3点,还要打着呵欠背台词。

即便是不忙的一天,她也经常坐在沙发上,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过错。

残酷的教育铸就了一个自信练达的董卿,但也在她身上装载了“自审”。任何失误都会勾动她对于完美的追求,她说:“不努力的话,你就是一个不完美的‘残次品’。”

董卿的人生,可谓非常成功,扶摇直上、顺风顺水,一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在董卿长大之后,也终于明白了父母的心。

PART 03

"长大了才懂“望子成龙”"

董卿主持过大小无数活动,但父母几乎从不到现场来看她,原因是担心影响董卿的发挥。唯一一次,也是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一次。

父母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湖州,坐在角落的小板凳上,听着自己不习惯的流行歌曲,看着舞台上落落大方的女儿。

《中国欢乐行》的会场太大,台下人山人海,董卿整场都没能找到父母的位置,只隐隐觉得有一道目光追随着自己。

结束后,董卿的父母提着一个塑料袋在酒店大堂等着董卿。董卿不舍,挽留他们多住一天。妈妈只说:“不住了,你太累了赶紧睡觉,我跟你爸先回去了。”

董卿爸爸把提了几个小时的塑料袋给了董卿,二老连夜赶回了嘉兴。她打开塑料袋,看见自己中学时用的铝制的饭盒,里面有妈妈炖的阿胶,还有几个小橘子。

董卿再也控制不住,两行眼泪滑落下来。曾经的父母是严厉的,他们常常大声纠正她的错误,却从不大大方方地说:“孩子,我们爱你。”如今的董卿终于听到了她最想听的那一句:“你做得很好。”

当我们称赞董卿有多么优秀的时候,应该知道:“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愿你从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所有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从董卿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

每一位成功的女性,背后总伴着日夜兼程的前行。终点的幸福,一定是自己努力,顶住风雨,伴随成长的阵痛。幸福,常常源于自己。

倡导中国人民用爱建设美好生活,

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促进全球女性团结友爱共克时艰,

文化心地图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

----------------------------

1 评论: 0 阅读: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