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19年从未演过少女,气场全开的陈数告诉你什么叫“飒”

爱你就要给最好的你 2020-09-29 13:51:34

演戏将近20年,从《暗算》里的黄依依、《铁梨花》里的铁梨花,到《和平饭店》里的陈佳影,再到如今《谁说我结不了婚》里的田蕾,陈数一次次突破自我,打破时间强加给女演员的枷锁。

同时这些角色在陈数身上留下了“高知”“美艳”“霸气”等标签,但对她而言,并非是她有意刻画,而是整个剧本符合她的感觉,在整部戏中有可发挥的空间,她才会出演。

就像这两年她饰演的职场女性角色,虽然都是精英女性,但每一个“个性都非常鲜活,每一个角色陈数都将其发挥到极致”。

尤其是近几年关于女性的电视剧尤为火爆,有网友脑洞大开,想了一个名叫《淑女的品格》的大女主剧,设置了四位女主角,还选出了最合适的女演员,陈数就是其一。

这个想法在网上火爆了好一段时间,陈数本人也曾在微博上回应表示期待。不论这部剧是否遥遥无期,回想当初被网友们选中,陈数依然觉得很感动,“因为第一感慨于他们的才华,第二感受到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方向,给我和我们同行创作者一个很好的方向指引。”

陈数,作为如今世人口中的大龄女演员,也许回到了曾经某女演员所说的:“要么出演妈妈角色,要么面临无戏可接的状况”

但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存在于陈数身上,因为她的标签就是“陈数”,她代表的是令人羡慕一众女性的缩影,所以陈数从来都不会接不到剧本,反而在一次次角色中变得更有魅力,沉淀、释放,然后比之前更璀璨。或许有人会想追溯陈数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功,她说自己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生逢其时”。

她是个半路出家的舞者,也是大器晚成的演员,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是个好演员,对以前演过的角色,陈数每一个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她们都在特定的环境中让我投入了不一样的状态。”

就像曾经是舞者的她对待舞蹈的特殊感情,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角色她都不用说再见,因为“她”一直在陈数心中。

(1)

1977年,陈数出生在湖北黄石。11岁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只身离家上学。小时候,她总觉得自己相貌平平,跟俊秀的哥哥简直没法比。

她觉得漂亮的女孩子要有立体的五官,漂亮的眼眸,和雪白的肌肤,如果这些都不是很突出,至少要笑的甜美,但是她认为这些特色自己都不曾具备。

从附中毕业,陈数进入东方歌舞团,成为职业舞者后,要积紧、训练这一呆便是6,7年。可她一追寻这一个问题,无论跳什么样的舞蹈,内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穿这件衣服,为什么要保持微笑?

直到1998年,陈数一次偶然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当时成方圆将音乐剧《音乐之声》引进中国。并改编成中文版上演,成为热门话题。

当时陈数住东方歌舞团的宿舍,每天进出宿舍大门,都能看到《音乐之声》剧组在招演员的广告。直到有一天,排练时同班同学说:陈数你不是挺喜欢唱歌的,怎么不去试试呢?

陈数心动了,打电话去试唱。早上歌舞团要训练,她练完后气喘吁吁地跑过去,唱了一首苏芮的《心痛的感觉》, 唱完后,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说了三个字:“就你了!”

也许陈数自己都不知道今天的决定会让她多么庆幸自己的选择。

当时的导演钮心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对于陈数的认真劲他格外看中,有一天排练,看着陈数说:“如果你喜欢表演,可以去考中戏。”其实他内心是很期待陈数能够加入中戏。

终于在陈数的努力下如愿考上。但是她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东方歌舞团并不好进,更何况当时只要再等几个月,她就能分到一套房。在团里挂着职,在外表演,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虽然这个决定很明智,但这样选择势必要牵扯一部分精力,陈数说“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专业主义者。我就是觉得,演戏也是一种专业,不能蒙着来。”算起来,不跳舞已20年。对她而言,内心反而更加舒展、自由。

就这样陈数离开了东方歌舞团,竭尽全力学好表演,也许在她心中,做一个能取悦自己的演员更为重要。

在中戏的最后一年,陈数接拍了《空镜子》《旅人的故事》《危险进程》三部电视剧,由此进了电视圈。

直到2006年的《暗算》,观众记住了剧中才貌双全的数学家黄依依。她是个密码破译者,又是个悲情女人,爱情至上,被拒绝后放纵自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最后以悲剧收场。意犹未尽的观众讨论黄依依是否真有其人,也开始关注这个“很有味道”的女演员。

这部剧之后,陈数身上散发的气质开始日益鲜明。就像作家三毛在《倾城》里写的,“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编剧邹静之花了两年时间在演艺圈为《倾城之恋》寻找“白流苏”, 无意中看到上《鲁豫有约》的陈数,立刻敲定了她。

导演高希希称她为“穿旗袍最美的中国女演员”, 夸赞她“眉梢眼角都是戏”。很多观众都觉得她像上海人,还有人精辟地总结:“严格说,陈数长得像大家心目中三四十年代上海女人的样子。”

(2)

对于陈数的高度赞美,她自己貌似并不特别在意,反而更注重拍戏的过程,在拍戏的过程中似乎更能让陈数充满无限热情。

拍《倾城之恋》, 为了演好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她把自己关在横店嘈杂的小房间里,反反复复朗读人物对话,直到完全投入角色;拍《铁梨花》, 她穿着斗篷站在黄土高坡上,迎着风沙喊台词,喊得满口沙子;

拍《和平饭店》, 她带着自己的49支口红进组,并在每支口红上细心贴上标签,然后根据人物性格和情节设计来综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口红和妆容。

《和平饭店》导演李骏后来总结说:“很多女演员演不了民国戏,就是因为她们身上少了这种端庄从容和仪式感。”精神上做加法,物质上做减法陈数的女人味,是一点一点沁出来的。

戏里是陈数端庄典雅,戏外的陈数也个性鲜明,她尤为喜欢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喜欢听爵士乐、法文歌,喜欢读书。也喜欢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角色,她也曾心想,如果有一天能够再次诠释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又会是另一种风情。

大火之后的陈数片约不断,但此时的陈数却选择沉淀下来,为了出演话剧《日出》,索性推掉了60部电视剧和电影。

对此,她是这么解释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没有'藏'的时候,该怎么生长呢?”最低谷的时候,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内心重新充盈起来。

经过了这几年,她回头再看《断舍离》, 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做精神的加法,物质的减法”。

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步入中年的你,会羡慕20岁的女孩吗?”她回答:也许你现在看到最好的陈数,就是因为时间所带来的一切,这些东西,一定不是我20岁的时候能够具备的。时间是最好的礼物,你能做的是接受岁月所给予的一切,让自己的气质变得更加符合。

而且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打破了什么中年女演员的魔咒,“每一个演员的成长一定是跟时代息息相关的,我只是在顺应时代做我分内的事。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就是生逢其时”。

作为40+的姐姐,陈数一直是众人所敬佩的“姐姐”, 因为在陈数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与众不同的另一面。除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更重要的是她为女性独立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如她自我本身一直在践行着一样。

我们终究无法看到陈数笑容背后全部的故事,那些属于年轻时分的紧绷与高压就此组成了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她诠释恰当角色时的灵感养分。幸运的是,我们正在看到一个越来越知性优雅的陈数。

0 评论: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