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一次成功热搜,但会教坏一代小朋友!

陈红艳的日常 2023-01-15 11:47:43

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舒克与贝塔》,是我们一代人的儿童记忆,因此我很感恩《舒克和贝塔》的创作者郑渊洁老师给我带来的儿时欢乐。

今天热搜出现“郑渊洁寻找37年前小读者”,“郑渊洁给37年前小读者回信”,“郑渊洁给37年前小读者道歉”,我立刻关注起来。

毕竟37年前,北风还没出生呢~妥妥的“80年代舒克粉丝情怀回忆杀”呀!

可仔细看了热搜内容与大量网络营销号的转载后,我发现“味,非常不正!”

虽然这是“以闹求利”的正常操作,可是这热搜的“目标受众群”可是包括许多未成年人。

这种“套路”,是会带歪一代小朋友的!

壹,用“读者回信”包装诉讼维权

这次“郑渊洁给37年小读者道歉”能够霸榜一天的热搜,是有非常成功的体系运作的。

首先是“全网寻人行动”,郑渊洁说给37年前的小读者“写一封回信”,还拍了“道歉视频”。

这个读者只有“张珂”一个名字,当年是河南下面一个县的。

郑渊洁“道歉”的原因是“37年前读者来信成千上万,我无法一一回复,时隔37年给你回信,很抱歉。”

一个人“宽仁,亲厚”的形象,要怎么才立得住?

当然就是选择“无需道歉”的原因,诚挚道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写信普及的年代,面对全国成千上万的读者来信,只要作家读者群够大,是根本忙不过来的。

原本就做不到的事,何须道歉?

37年,人事几番新~37年前河南一个县里的小女孩,37年后,可能本科研究生,最后在北京上海安居乐业也有可能呀!

可最后,河南地方电视台进行“全网寻人”活动,最终还真在河南漯河找到了“张珂”。

37年过去,张珂也可能从事各种工作,可偏偏是时下最被关注的“医务一线工作人员”,一位护士。

这不就巧了么?

当下什么最热?疫情最热!什么样的互动最温馨?帮助医务一线人员圆梦最温馨。

于是当河南台记者拿着“郑渊洁道歉视频”找到“中年护士张珂”时,看着37年前的偶像向自己“诚挚道歉”,那成为热搜第一就是必然的。

这种“粉丝互动”,虽然有些刻意营造的“戏剧效果”,但只要不夹带私货,还是能接受的。

最先让我觉得“味不正”的,是郑老师的微博,热搜是向37年前的读者道歉,结果压根没提两人互动的内容。

整篇微博借着“新年愿望”的名义,郑老师希望今年自己能够打赢与苏州和上海两家叫“舒克”的公司之间的“维权官司”。

虽然站在郑老师的立场,他是“百分百占理”,可只要案子没判,这样利用网络热搜占据“舆论高地”的行为,就算“夹带私货”了。

如果说微博里面将“两场官司维权”放在与读者“37年亲密互动事件”的后面“带一带”,夹带私货大家就忍了。

可如果去看“写给张珂的一封信”。

会发现整页信纸,一整封信,除了最后一句是“常规套路”的问“需不需要给你寄一套书”,其他一整封信的内容,都是郑老师与苏州,上海两家公司“侵权官司”的介绍情况。

这也玩得太过了吧?

你有37年没见小读者张珂了,你连她是护士,还是律师,或者法官,或者环卫工人都不确定,对她37年的生活和梦想也没有一丝的关心和问候。

整整一封信都在介绍你和苏州,上海两家公司的“维权官司”,这封信真的是写给“河南县城的中年张珂”的么?

如果不是!

那么只有一种猜测性解释,毕竟我没有实锤。

那就是需要将“与上海苏州两家公司的维权官司”放大为热搜,但是又不能以“诉讼纠纷”的负面形象。

于是选择“包裹在与37年前小读者的温情互动”里。

这封信,压根不是写给张珂看的。

整个事件,除了需要借助地方媒体放大成热搜,需要借助“小读者如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热度,“回信人是谁”也并不重要。

贰,是非自有公断,也唯有公断!

我写本文,并不是说郑老师“不应该打维权官司”。

甚至从小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传递给小朋友,也算不上负面。

可是这种“将诉讼争议”包裹在“温情互动”里的“心机”行为,是很容易带歪小朋友的。

这就是在传递一种套路,将“自己的欲望或者图谋”,也可能是单纯的想要零食巧克力,想要电单车,想要玩具或者漂亮衣裳,都藏在“与父母或身边亲友”的温情互动里。

用“关爱表达”,“爱的抱抱”等方式,将自己“真正想要的包裹进去”,这种老于世故的社会技巧,可以在孩子大学毕业,进入社会时传授。

而不应该由“童话造梦师”在儿童幼年时期,就在他们内心种下“如此心机”的技巧。

我也关注了下,郑老师过去几年的“舒克”与“皮皮鲁”的维权官司。

过去几年,涉及文创领域的维权,比如“舒克工作室”或者“皮皮鲁文化公司”之类的名字,郑老师一告一个准,一般都在一周或者半个月内强制对方改名。

另一个持续时间较久,也很值得我们关注的维权领域,就是“大消费”板块下的衣食住行。

郑老师用十几年的坚守,对江苏一家以“舒克”为名的童装品牌持续维权,最终成功。

这是很典型的维权案例,因为童装品牌无形中肯定利用了“舒克与贝塔”在儿童与家长心中的品牌印象来获利。

这次让郑老师“啃不动”的“品牌与公司名”维权,发生在机械制造领域,而且这家企业是“德国公司”。

德国Schuck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按照这家企业的介绍,在德国有“百年历史”了,因此肯定比郑老师创作“舒克与贝塔”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要早。

当然,郑老师针对的是德国这家企业在2008年,上海成立中国全资公司的时候,使用的“中文译名”用的“舒克”。

因为这家德国全资公司以舒克命名,后来的苏州等公司从这家德国公司拿货,就注册了“舒克”的商标。

因此郑老师如今分别针对上海公司的公司名和苏州公司的“商标权”进行维权。

我也刚好是在2010年前后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也在制造业,因此当年“舒克球阀”也是听过的。

只要民间“舒克球阀”的叫法比这家公司还要早,那么到底是不是因为“动画片才把管路阀门取这个名字”还真说不清楚。

我们民间说不清楚,那就只能以“法院或者监管部门”的裁决为依准。

在此之前,任何“包装”或者“煽动民意”来为自己的立场站台,都是在走“以闹维权”的老路。

叁,“绑架式维权”和“利诱式维权”持续了大半年

实际上,郑老师硬钢这家“德国舒克管道公司”不是这个月突然的“心血来潮”。

他已经“闹了小半年”,只是一家德国的“阀门外资独资企业”,百年品牌公司,连个回应也不给,他就无法接受了。

今年这次将“维权争议包裹在读者互动”里,已经是最“温柔和心机”的手段了。

去年郑老师的维权“宣言”,力度都很大。

比如措施一,让童话主角皮皮鲁与德国妻子燕妮离婚。

措施二,《舒克贝塔传》一套十本书,有一本是《德国历险记》,将整个德国剧情删掉,改成其他国家。

郑老师在宣布这些“对德国的惩罚措施”时,提到有些德国员工在他微博下跟帖,说不能因为这家公司波及到所有德国企业、欧洲企业。还有很多孩子之所以去德国留学,就是因为看了《舒克贝塔传》。

很显然,这些人如果不想波及所有“德国与德国企业”,就要逼迫这家德国公司更名。

措施三,郑老师宣称:“如果最终维权不能成功,我就会在中国停止出版舒克图书,这个决定已经做出来了。”

也就是说,这家德国企业不改名字,郑老师以后就不出版“舒克贝塔”图书了,不是不对德国出版,是整个系列没有了。

如果说这三个“折腾自身作品”的手段,算是“绑架式维权”的话,那么在几乎所有通稿的最后一段,都要带上“郑老师的公司每年出版多少册图书,为国家上缴利税1000多万”等内容。

那家叫“舒克”的德国管道阀门公司,在我国的利税不知道有没有破千万,但是郑老师的意思,这家公司不改名,“图书就不出版了”,那税收利益不也就……

前面那算“绑架式维权”,这个“税收得失”就得算利诱式维权了!

梳理郑老师的“维权路”,才发现他一直在用“比较激烈”的措施,那证明至少他的认知里,我国的“知识产权维护”依旧处在按闹判决的阶段。

无论怎样,“心机包裹”的套路,“按闹判决”的正义都不该传递给未成年孩子,让他们保有童心,尽量久一点~~

3 评论: 8 阅读:3597
评论列表
  • 2023-01-19 12:17

    这种东西举报就行

  • 2023-01-19 10:55

    咋的,信你?[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01-19 10:53

    郑老师的十套房就是爱心的附加值

  • 2023-01-18 19:21

    不要胡说八道,不要造谣,不要乱带节奏,老郑还是很厚道的,比作协的那些个强上天了。

  • 2023-01-18 18:07

    咋了?惹着你了?老郑要靠这个?你也太小看他了

    未来 已来 回复: 腰宽八尺
    蹭热度?你不光瞎,还蠢。
    腰宽八尺 回复:
    就咋了!老郑咋样不说,蹭热度打官司明明白白,除非你瞎
  • 2023-01-18 15:53

    马啸律师声明,看过的举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