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管窥中国变化的县城世界

江右人 2023-01-29 10:48:58

假期总是过得那么快,还没回过神来,就已经到了返城开工的日子。

可能是因为之前已经对家乡一些人和事的变化有所关注和了解,今年回老家,不再像去年一样有不少新的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是对一些人和事点滴状的知晓和感悟。

1.同学聚会

年二十九,和一同回家过年的几个同学小聚了一下。

说来也有点奇怪,来的不是高中同学,也不是初中同学,而是小学同学。相聚的几个都是小学时代的同班或隔壁班同学,都是后来一直读到研究生的“幸运儿”,其中一个还是复旦的博士。不足百人,只有两个班的小学时代能有这么多人一路读完研究生,想来也是难得。

七个人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两个在老家的化工企业,一个在省城医药公司,一个在省里南部城市当医生,一个在上海做生化研究,一个在武汉搞水利设计,加上在广州从事通信行业的自己。

差异巨大的行业和地域分布情况导致的一个情况就是大家似乎不太容易聊得很热烈、投入。行业的差异、所在城市的不同还有各自家庭的情况等等,几乎早已将我们分化成思维差异明显的个体,时隔多年后聚在一起也难有共同感兴趣的、能深入热烈讨论的话题。

多年之后的同学聚会,很多都成了了解彼此近况的沟通会和情谊联系会:没有多少聊得来的话题和方向,有的是对往昔时光的片刻回忆和各自近况的相互知晓。

2.人才争夺

老家的县城,产业规模不大,在生产发展方面没有大城市各种公司之间对核心骨干人才的相互争夺。

让人有点小意外的是,在基础教育层面却有激烈的人才抢夺现象。

老家是欧阳修故里,千年文风遗留,历来重视教育工作。这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普通百姓大多期盼子女能读书考上大学有出息,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政府对初中、高中等基础教育的格外重视。

按往年惯例,县里的高中每年应该至少有一个能考上清华或北大,外加一众的985高校。这对于全县的高中甚至整个县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和要求。

奇怪的是,前几年县里高考连续好几年都没有一个考中清华北大的,连考上985大学的考生都比以往少了很多。

一打听,原来是隔壁县市的白鹭洲中学、临川中学等高中,在省里进行完统一的中考后就对县里的高分考生下手了:直接逐个联系高分考生,只要考生愿意前来就读便可提供最好的师资甚至免去高中阶段的学费。

优厚的条件之下,县里中考前几十名大多流失了出去,没在县里的高中就读,导致了县里高考成绩的大滑坡。

面对如此情况,县领导十分重视。随后,县里高中组织成立了“欧公班”,中考之前便模拟考对高分的种子选手进行摸底并发出邀请,集合县里最好的师资进行集中培养,并免去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借此方法,才基本留住了县里最好的那批高分考生。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抢夺竞争随处可见,但老家对优秀学生的抢夺和挽留依然让人有点吃惊。

自由竞争和充分发展的时代,强者对相对弱势一方的资源集聚和吸引导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几乎随处可见。

3.县城发展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让人欣慰的是老家县城的发展也没落下。

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发展策略一样,得益于土地财政和实体工业的发展,县里财政有了相对充足的预算对城区进行建设和规划。通过集中对县城进行建设和规划,把初中、高中教育作为吸引乡镇人口到县城定居的重要手段,十年间县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1年起的十多年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小县城建起了环城公路,整个县城的建成面积也扩展了3倍不止。

原本杂乱、拥挤的小县城逐渐有了城市的规格和风貌。

回看往昔沧桑巨变,老家县城几乎就是整个中国巨变的一个缩影。看懂和看明白了家乡巨变的图景和路径,也就基本能理解这十多年来整个国家巨变的脉络和逻辑。

0 评论: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