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恋爱脑」,她也被拉下神坛了

独立鱼电影 2022-10-24 09:20:18

最近,「王宝钏挖野菜」的梗火了。

挖18年野菜无人知,一句「恋爱脑」众人嘲。

没想到,另一个经典也意外躺枪。

祝英台,同样被人说成恋爱脑,得了大病。

昨天,鱼叔带大家回顾了王宝钏与薛平贵。

今天,借徐克一版,和大家说说这对CP——

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

流传近两千年,家喻户晓。

新瓶装旧酒,想要博得好评,属实不易。

多数影视版本,都会围绕「梁祝马」三人。

将一段三角恋,演绎得可甜可虐。

这些版本,往往色彩明亮。

更有浪漫化的合家欢结局。

梁祝化蝶,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徐克这一版《梁祝》,却截然相反。

在各方面都有所颠覆。

比如画风上,色调阴暗,宛若鬼片。

整个祝家,始终被阴云笼罩。

祝英台因忤逆父命,被锁在屋内,光线如阴曹地府般渗人。

待到出嫁时,早已面如死灰。

闪光的首饰与满脸惨白的脂粉,形成刺眼的反差。

迎亲,更像一场盛大的葬礼。

祝家上下涂脂抹粉,步伐僵硬,如同一具具活死人。

大风袭来,群魔乱舞。

人物塑造上,颠覆得更加夸张。

在古典版本中,祝英台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热爱诗文,渴望求学。

乔装进入书院,乃是自己主动想办法说服了父母。

1963年李翰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克版中,祝英台的形象来了个大反差。

杨采尼饰演的祝英台,没有一点心思读书写字。

每天游手好闲,上房揭瓦。

什么娴静淑雅,什么知书达礼,统统不要。

不习女红,更不通琴棋书画。

祝父命其背诗,她吞吞吐吐,一窍不通。

令其弹琴,胡乱一拨,扯断琴弦。

走起路来,更是与端庄典雅毫不相干。

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儿。

为了管教女儿,祝母奇招尽出。

在双脚间绑上绳子,控制英台的步幅。

但仍然不能调教女儿的顽皮性子。

对于祝英台人物形象的颠覆,网上有两种看法。

一种是贬义。

原版的反封建意识,从一开始就有彰显。

古人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能去书院读书、考取功名的只能是男子。

而祝英台却求学心切,渴望成为班昭、蔡文姬那样的才女。

不顾世俗偏见,用智慧说服父母,女扮男装,进入书院。

当真是一出场,就自带大女主光环。

徐克新版,却消除了原版祝英台求学的个人动机。

起初的祝英台只是顽皮任性,尚不具有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

这样一来, 原版的女性励志意义也就弱了一半。

但也有另一种看法。

徐克所做的调整,是更适应现代化的一种改编。

1990年代的香港,早已不是女性无法上学读书的年代。

但包办婚姻的大家长思想,却依然兴盛。

尤其是像祝家这样一个富贵之家,女子求学已经不成问题,而且比普通家庭还能掌握更多的教学资源。

徐克这版电影,故意弱化了祝英台初期的求学意识和女性意识。

正是为了强化出另一个主题——反抗父权,反抗包办婚姻,追逐女性自由。

比如,祝母送英台去念书,作为资源咖,一切都好办。

但,问题在于,她不是为了让女儿真正地学习知识,提升自我。

而是为了装点门面,打造一个合乎礼教的温顺媳妇。

更是为了通过嫁女,而获得家庭地位的攀升。

时值东晋,五胡乱华之后,汉人王朝逃至长江以南。

一并逃来的,还有一众文人士大夫。

然而,他们无心振兴社稷,而是终日沉迷炼丹,以致皮肤溃烂。

祝父高居三品官,与当时的其他士大夫一样,跟风化妆抹粉。

抹得越鲜亮,越彰显地位的高贵。

里子烂了,全靠面子死撑。

抹粉不过是为了遮丑。

而官场,不过成了追逐虚荣的是非之场。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祝父想到了联姻。

在士族亲系表里,找到官高势大的马家。

此次嫁女,就是要拉拢权贵。

所以,父母送女儿读书,不求有多大成就,有模有样别足矣。

等英台从书院归来,祝父评价:

「女人家会这些也就够了」

这,也正是徐克想要借古讽今的目的存在。

借《梁祝》批判趋炎附势、虚伪腐败的社会风气。

因此,徐克版《梁祝》的女性意识并非没有。

只是侧重点不同。

真正开始让祝英台走上觉醒之路的,也正是从进入书院开始。

首先,她在这里近距离看到了阶级鸿沟。

世风日下,连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院,也拦不住特权横行。

梁山伯,一介寒门子弟,出身没落士族。

来书院读书,还得一边帮打杂役。

上课座位,排在最末。

衣服被扯烂了,还要遭人寒酸。

为人师表者,也厚此薄彼。

祝英台入学落座时,老师便问她连环发问,盘查底细。

「是坐牛车还是马车前来?」

「又有几匹马,几个仆人随从?」

「膳食是上等菜谱还是荤素各半?」

一番询问下来,老师的腰越弯越低。

祝英台也被请到了教室前排。

与末位的梁山伯相隔,是整整一间书堂的距离。

这也显示出了两家的阶级鸿沟之大。

即使他日后中举,当上了县令,也难以跨越。

祝父一声令下,家丁便将他打个半死。

「芝麻绿豆大的官,跟士族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另一个角色,横刀夺爱的马文才,在这部电影里被「匿名」了。

又或者,他以符号的形式,藏在电影的各个细节。

他是马家声势浩大的提亲队伍,是一担又一担的锦衣玉帛。

令梁山伯的区区一筐酥饼,黯然失色。

其次,祝英台也在书院里开启了自己的情欲解放。

初识梁山伯,她仍不改自己顽皮的性子。

二人以兄弟相待,于文库中打闹。

每日上课前,梁山伯都要受命敲钟。

英台便停驻等待,争做鬼脸。

但,受困于性别与身份,二人都心怀芥蒂。

直到某次黄昏,梁山伯的琴被摔断。

祝英台为他顶罪,结果被罚举琴至日暮。

不忍英台独自受苦,梁山伯便在林间弹琴作陪。

他第一次动情演奏,也终于明了「发自心肝脾肺肾」的含义。

梁山伯一直弹到夜晚,不知疲倦。

镜头缓缓拉近,展现了祝英台神情的转变。

心中的情愫,令她开始正视自己的欲望。

朝夕相伴,散于祝父突然授意将英台召回。

这段「十八相送」,徐克拍得很现代。

不同于古典版本中,祝英台的「以妹相许」。

梁山伯早已知晓英台的女儿身。

在大雨中,二人的欲望亦是赤裸的。

尽情相拥,许下誓言。

而这最后一层,则是注定了祝英台要实现自己独立人格的觉醒。

英台在从书院回来之后,已经与之前判若两人。

过往,每当祝父问责,她都支支吾吾。

「没点主见,自己是什么你都不知道。」

而此次再问起,她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她可以是祝家的女儿,也可以是梁山伯的妻子。

更重要的是,她要成为她自己——

一个有欲望、有情感的主体,而非被物化、工具化的他者。

因此,她毅然拒绝出嫁。

解开绑在脚上的绳子,像除去了捆绑十余载的枷锁。

祝母的脸上,惊恐与错愕相交织。

若是英台嫁去了马家,注定重蹈自己的覆辙。

但她也知道,这一场斗争,注定教女儿头破血流。

梁祝的故事,终逃不过悲剧收场。

山伯抑郁而终。

英台被施以浓妆艳抹,抬上花轿,送往马家。

镜子前,她的眼角泣出血泪。

梁祝的传说,传诵千年。

正是因为其表达了封建社会下,人们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

这是一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不幸。

但,更不幸的,是千百年后的误读。

近些年,梁山伯渐渐被打成了凤凰男。

反倒是马文才,因门当户对,反被捧成了原配。

祝英台,也出乎意料地「走下神坛」。

不少人笑她痴傻,一时冲动不为自己的前程考虑。

恋爱脑」的帽子,也随之而来。

仔细想来,只觉这些话耳熟。

电影中,祝父反复说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女婚嫁由父母作主。」

祝母,也这样认为。

其实,她年轻时也曾女扮男装求学,并遇见了意中人。

这段感情,因门不当户不对,走向了尽头。

祝母嫁到了上虞祝家;意中人则出家做了僧人。

「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

祝母深知,陷于命运的束缚,身不由己。

因此,她来到梁山伯家,逼其写下绝情信。

宛如当今自以为清醒的理中客,字字嘲讽梁祝恋爱脑

「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僧人曾来到祝家,替梁祝求情。

这对恋人,就如池中之鱼,应当早日放生。

祝母则答道。

「外面的环境恶劣,他们适应不了。」

但,僧人的一席话却点明了《梁祝》的主旨。

适应不了,是因为鱼儿本归属于河流大海。

「世上本不应该有池塘」

纵观中外,「祝英台们」又何其多?

《牡丹亭》里,杜丽娘迷恋柳书生,相思成疾而终。

《泰坦尼克号》中的Rose,不顾阶级差异,背弃上流社会的未婚夫,与穷小子Jack私奔。

她们的爱情,或许都是过火的,疯狂的,不理智的。

却象征了女性一步步从父权社会、礼教社会里挣破枷锁,追逐自我的过程。

正是这种过火,才实实在在诠释了生命的力量。

在她们追逐爱情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一时的欲望满足。

而是对爱的肯定,也是对欲望的肯定,更是对自我的肯定。

对「恋爱脑」的批评,本是好意。

其反对的是极端的付出型人格,反对的是爱情中的自我否定。

但,它反对的绝非爱情本身。

梁祝的爱情,确实门不当户不对。

现实中的人们,或许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走出如此决绝的一步。

更不会如传说一般,山伯坟墓裂陷,英台跃入同葬,双双化蝶而出。

但,正是这么不现实的爱情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于冲破现实枷锁的向往。

梁祝扣上「恋爱脑」的帽子,无异于逼迫其回到封建礼教的规训与束缚中。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封建思想?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民间传说,并不是要忽略其特定时代背景,更不是将现有的价值观生搬硬套。

而是应当取其精华,书写前人所不敢写的注脚。

梁祝》片尾,英台还是来到了梁山伯坟前。

大雨倾盆,冲刷她的脸颊。

洗去了所有脂粉,也洗净了所有虚伪的定义。

徐克并没有将这一场景浪漫化,而是为其平添了浓重的悲壮色彩。

彩冠掉落,风沙四起,地动山摇。

祝英台泰然地投身坟冢,与爱人殉情。

她既是新娘,也是侠客。

她要做的,是以「情」犯禁。

1 评论: 1 阅读:105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