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都进不了中央政治局,而这个上将却连任3届,主要有两点原因

绿海看历史 2024-05-07 02:09:44

中央政治局可谓是我国最核心的机关单位,一般能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或常委的同志,均是文武双全的干员,你可能想象不到,就连粟裕、陈赓等开国大将终其一生都未能列席政治局,但有一位上将却能跻身政治局,并连续三次被选为委员,他就是韦国清上将。

韦国清十四岁那年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十五岁时便跟着一众有志青年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反抗地主、军阀势力的欺压,维护自身权益。到了1929年,他又跟着邓公在百色发动了起义,随后被编入新成立的红七军服役。1930年一整年,韦将军都在前线作战,他和战友们联手击退了敌人数十次,有力的维系了脆弱的革命星火。

1931年,红七军遭到敌人偷袭,部队损失惨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苏区也尽数落入敌手,无奈之下,邓公只好带着部队离开广西,向中央苏区转移,以求保存实力。在此期间,韦将军因为表现出色、作战勇敢而受到上级首长重视,所以很快被提拔为连级干部,等到了中央苏区之后,他又被安排到中革军委创办的军校进修,系统学习战术、战略思想以及革命理论。

长征期间,中革军委任韦国清担任中央直属工兵营营长,专职带队从事一些比较紧急的工程工作,比如在强渡乌江的时候,国民党军焚毁了所有渡口和桥梁,想要以此阻止红军渡江。韦国清见状,当即指挥工兵们用竹子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浮桥,帮助大部队顺利渡过了乌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事后,毛主席特地嘉奖了韦国清,夸他“心思巧妙、行动迅捷”。

1937年初,韦将军被委派到抗大深造,半年后,他被编入八路军,随部开赴前线抗击日寇。1940年,他主动向罗帅申请去最艰苦的地方做革命工作,于是罗帅便安排他到安徽东南部某革命根据地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该地处于国统区和日战区的夹缝中,敌情十分复杂,而且群众基础也非常薄弱,人民武装很难在此立足。早先曾有一个营的新四军在此驻扎过,但后来又因为敌袭不断,难以开展相关工作而被迫撤离。

韦国清得知了这一情况后,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选择了激流勇进,他带着两百多名八路军进驻该根据地,先推行土改运动,巩固群众基础,再招募新兵,扩充自身实力。随后,韦将军带着部队四处出击,一连拔掉了好几座日伪军据守的碉堡,一下子将敌人打怕了,敌人往后也就不敢再轻举妄动,一直对八路军很是忌惮。

解放战争时,韦将军在华野担任纵队司令,曾先后参加过鲁南战役和豫东战役,多次以少胜多,痛击了国民党军。建国后,他长期在西南工作,一方面负责守卫边境、支援越南对抗法、美侵略者,一方面在广西开展剿匪工作,打击黑恶势力。而到了70年代后期,他则被邓公钦点为总政部主任、军委委员,同时还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

而韦将军之所以能列席政治局,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在70年代,大多数党内地位较高的同志相继去世或者病休,韦将军随即脱颖而出,成为党内的中流砥柱,顺理成章列席政治局;其二,韦将军能力突出且品行高尚,深得同志们推崇,邓公对他也非常认可,所以便推举他担任政治局委员。

任期内,韦将军主要做了两件大事,其一是对党内、军内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并为一些受了委屈的同志恢复名誉;其二则是加强军队建设,提升官兵们的思想觉悟,同时进一步巩固国防力量。1982年,他主动申请离休,往后定居西山,很少再过问军政事务。

韦国清将军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不吸烟也不饮酒,平时生活也很简朴,一日三餐力求节俭,绝不铺张浪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不搞特殊,凡事以人民为先,以公为先,除此之外,他还时常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做人,千万不能仗着自己“红二代”的身份为非作歹。

韦将军育有三个孩子,其中长子的成就最高,他早年曾在哈军工读书,毕业后被安排到科研单位工作,曾经参与过多个重点国防项目的研究,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89年,韦将军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1 评论: 0 阅读: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