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的创作水平如何?

翔翔的日记 2022-04-18 19:21:32
粤语T0,国语T1,主业是粤语韵脚,驾驭古汉语入声韵的唯一作词人。

创作,是分类型的。相比于我们认知的国语普通话作品,粤语才是林夕的主业。这也是为什么林夕的普通话用词很平淡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华语音乐因为有粤语才会变得多彩,听众才能有语种选择以及闽南话、客家话等更小众语种音乐的出现,如果只有一种语种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包容性文化。而林夕一个人能够开拓粤语通俗作词和保持一个语种作词的巅峰能力,已经是非常完美的存在了。当然这是商业行为和商业范畴,的确如刘忠南所说,林夕和乔羽是比不了的。但也不代表林夕一无是处。

我们去审视林夕创作水平之前,一定要去搞清楚,粤语和国语的差别,这两个语种,完全是两种文化环境和创作思路。好比古汉语的发音和现代汉语的发音完全是两码事。

粤语是古汉语的传承,属于我们南方的方言,我这个湖北楚地的方言也和粤语一样保留了普通话之中没有的“入声字”。如果看过周杰伦的仄声咬字那篇文章,应该很容易懂平仄和入声字的关系。

古汉语是五声的,阴阳上去入,对应宫商角徵羽的12356。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四声“阴阳上去”,没有最后一个“入”声,把本应该是入声字,同化至北方方言,然后以北方方言作为普通话基调。入声字对于南方人的影响非常大,这是为啥南方人普通话大体都不好,每个省份都有几个普通话韵脚说不清,但是北方人普通话那是六得不行。普通话发“入”这个音,对于南方人而言真的很难受,违背了古汉语的发音逻辑。而入声是古汉语诗词之中千古名句出现最多的韵脚。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在现代汉语之中压根就不是一个韵。但是你用粤语读读,你用你南方家乡的方言读一读,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入声韵的语言美感。轻松,简单,情绪饱满。我们南方人说普通话就感觉很累,不如方言自在和简单。

所以,你要认知到林夕的主业粤语歌词韵脚,和普通话韵脚是完全不同的。属于依旧是用古汉语写歌的典范,不能用北方官话的普遍性去否认林夕对于粤语入声韵的保留意义。

综上确定基调,具有了基本粤语和国语的区分,我们在去分析林夕的创作水平。

1:林夕是入声字韵脚最好的一位,没有之一;

香港三大填词人之中,林夕依旧是最老道的那一位。他对于入声字的使用非常让人感叹,对于语种发音的感叹,入声字最为五声之中的最高音,通常代表的就是一个情感的最高处。这种基于本身音调的入声文字,是天然具有情感属性的。当然这对于非粤语受众是存在审美门槛。其实我也不懂粤语,但是拥有一套南方方言的我,能够感受到文字以方言去阅读而出的声调情感。

这也是我认为华语音乐非常重要的一点——多元化,丰富化。如果音乐语种仅有普通话的话,岂不是太无趣的了。以下为林夕的仄声韵:

陈奕迅的《一丝不挂》

不聚不散 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那时青丝 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但我拖着躯壳 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仍系于你肩膊 或是其实在等我舍割然后断线风筝会直飞天国

先不说内容,单单是使用这些入声韵,就已经具有一股子历史的轮回感。这基本上都是被现代汉语淘汰的文化知识,“获、度、壳、乐、膊、割、国”这些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之中完全不是一个韵,但是在继承古汉语的方言之中却是完美一致的韵脚。正是入声韵脚。本身上林夕喜欢用入声字做韵,就具有一定的古汉语艺术行为在其中。在入声字这一点是林夕做的很好,但是我认同林夕用词过于拼凑缺乏语法这一点。这一段之中的语法堪称没有语法。只等你给另一对手擒获。另一对手,显然不是合格的中文表达,本意是另一个对手,但是会造成另一双手的歧义,本质上林夕对于文字的把握不够到位,或许是另一种我并不知道的粤语语境也不一定。

2:歌词节奏;

入声字和语法之外,我们考虑和音乐搭配的节奏,这一点是也林夕厉害的地方。

对于歌词而言,节奏很重要,不同的类型音乐需要不同的节奏来调控。当处于慢板时,韵脚可以散一点,而当处于快板时,韵脚的要求就非常密集,需要配合歌曲的正反拍来增加冲击感。依旧是以《一丝不挂》为例,上述的五句刚好是副歌部分。《一丝不挂》这首歌是一个典型的慢板和快板交替提供张力的音乐,主歌慢板,副歌快板。所以我们就能听到后三句的每一句的前后两段都是韵脚。这在诗词之中是不应该出现的,因为韵脚过密会导致审美疲劳。

但韵脚过密如果出现在快板快节奏之中,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同一时间的信息量很大,速度稀释了韵脚的审美疲劳,而且韵脚还增添了音乐的律动感和记忆点。以及顺畅感。

这就是节奏。

3:歌词情感;

这是最后一个版块,依旧是《一丝不挂》的这五句。他的核心臆想是无数的丝线,将相恋的人相连,以此来表达爱人爱得太沉迷。而歌词的立意落于,爱情丝线想尝试逃避甚或离开,却陷入网罗不能自拔、不能割舍、又抑或不想割舍的情感。整体上歌词之中的意向比较隐晦,严格意义上具有学术气息,而不具备下沉市场的兼容性。这里就是一个基本的中文系毕业的高调性和脱离感,我个人感觉这首歌也是林夕的并未完全用心的作品。相比于《富士山下》,这首歌都是原班人马。但实际上《一丝不挂》的歌词就比较散漫缺乏叙述感。我个人认为这是林夕并没有全力,或者是写《一丝不挂》时的灵感不如《富士山下》。而实际上这就是林夕的常态。生涯四位数的作品,自然确定了林夕的作品质量不可能首首都是精品,但是但凡是出自林夕之手的歌词,你都会发现在不是很用心的情况下又有很多内容。

比如这首《一丝不挂》你说他不用心,他用了最难写的入声字韵和完美的节奏,你说他用心,他偏偏用学术派的口吻去写流行音乐。总体上林夕就是这样一个人,下限不低上限极高。但是本身还是摆脱不了商业作词人的约稿,和自身已经达到了歌词人的最顶峰,所以并不具有创作压力。

综上,林夕上限很高,对于粤语而言依旧是最好的通俗词人,增加粤语俚语过多的文学性也不是一件坏事,否则HK的英文思路更要猖獗。依旧是一个非常顶级的作词人。

0 评论: 1 阅读:66
评论列表
  • 2022-06-05 11:52

    黄伟文胜!歌词永远是内容最优先!你来来去去讲他一首歌还不说内容。黄尸的主题曲是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