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拉满的小成本惊悚,近期最值得一看的黑马之作,全程高能反转

黑八娱乐说 2024-06-06 20:59:05

今天黑八要讲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它去年在北美上映,前段时间刚上线流媒体,也是一位新晋导演的处女作,故事极具黑色幽默,许多网友看完后,直呼这就是“西部荒野版的《八恶人》”。

虽然名字里有“惊魂”,但这并不是一部恐怖片。

影片原名译为《尤马镇的最后一站》,说到“尤马镇”,必然会让影迷想起经典西部片《决斗尤马镇》,自然离不开西部、枪战等情节和元素。

对,这些在《惊魂加油站》里都有,并且做了全新包装。

《决斗尤马镇》,1957

小众片里时常藏有惊喜。

今天与大家聊一部最近上线、但可能被很多人错过的佳作。它就是来自新人导演处女作、故事精致的黑色犯罪幽默——

《惊魂加油站》

01惊魂加油站

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的一片荒野中,一位推销员开着车来到一家路边加油站加油。

但不巧,加油站的油已经见底了,等油车赶来还需要一点时间,无奈的推销员听从了加油站员工的建议,在旁边的小餐馆喝杯咖啡等一等。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边小站,一切都看起来如此正常,但又似乎弥漫着一股将要发生什么事的预感。

随后又有一辆车来到加油站,车上的两人是早上刚在附近镇上抢了银行跑路的劫匪,他们的车同样没油,也被迫停在这个小店里。

故事从这里进入正题,气氛开始收紧。

推销员和女侍应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两人的身份,女侍应还试图打电话给自己当警长的丈夫,但立刻被两个劫匪发现,两人也成了对方的人质。

但是劫匪面对的问题则在于,他们无法离开,在油车送来汽油之前,他们都只能在这里等待。而随着不断有人因为无法加油而停留此处,小小的饭店成了危机四伏的火药桶。

这种封闭空间里的叙事被网友称为美国西部版的“新龙门客栈”,在这个暂时的歇脚处,各路人马齐聚一堂,暗中涌动的紧张感也迅速蔓延。

《惊魂加油站》第一个吸引人的点就是利用这种小条件设置的空间困境,两个劫匪不想暴露身份,但同时也没办法逃离此地,危机在一次次堆高之后,引来了意外之外的转折。

这种围绕“意外性”来组织故事的方式堪称小成本作品的经典技巧,也是展现创作者掌控叙事节奏的重要方式。

相比起物理意义上的困境,比如身处孤岛或者密室,这种由于事件本身而形成的心理层的紧张和受困会显得更自然,同时也能包含更多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戏剧张力。

比如在前不久上映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中,四个角色本来计划去偷出拆迁办主任的赃款,却额外获得一具“尸体”。

四人本来计划在戏院后台分赃,但因为“尸体的突然复活”,后台反而成了困住他们的牢笼,必须想办法在戏台散场之前解决眼前的麻烦。

在《惊魂加油站》中,陆续有人来到饭店,他们中有单纯路过的老夫妇,也有认出劫匪的车想要趁机分一杯羹的年轻情侣,有顺道来买咖啡的警察,也有来吃饭的常客。

每个人因为不同的目的和理由来到店里,成为“劫匪-人质”这对关系当中的意外因素,也最后促成了高潮戏部分大混战的局面。

02黑色幽默

影片中除了致敬昆汀的电影外,其中的黑色幽默,也很容易让人想起科恩兄弟的电影。

科恩兄弟

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角色们如何试图通过错综复杂的计划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最终往往因为一些出人意料的转折陷入更大的困境。比如,男主小刀在混乱的枪战后面临的抉择,原本他可以选择报警并继续他的日常生活,但巨额的金钱诱惑让他陷入了道德的边缘,从而走上了一条无法挽回的道路。

(《惊魂加油站》截影)

这种角色的心理设置和故事的走向,与科恩兄弟的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在《冰血暴》中因绑架计划引发的一系列不幸事件。

(电影《冰血暴》截影)

再比如,电影《老无所依》,一位退伍军人因偶然获得一大袋du品交易的钱,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血腥追杀。后来的结局你我也都知道,科恩兄弟采用了留白的手法,并没有告诉我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而是让我们在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中,感受到深刻的无力感和绝望。

(《惊魂加油站》截影)

换句话说,无论是男子雇凶绑架自己的妻子以此勒索岳父的赎金,还是退伍军人因意外之财陷入杀戮旋涡,影片都展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和黑暗。也正是因为人性的不可捉摸,导致事情总是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最终陷入血腥的深渊。

《惊魂加油站》也是这样通过对因果逻辑的戏谑,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叙事美学。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跟随剧情发展的同时,也会不断猜测角色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最有趣的是,你猜测的永远不会是导演想要给你的,而是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惊喜。

03人均心怀鬼胎

《惊魂加油站》好玩的地方,不仅在于“等加油”这个黑色荒诞意味的设定,更在于片中浓厚的迷影情结。

比如那对愣头愣脑的年轻情侣,在戈壁练枪时,就提到两人可以像邦妮与克莱德一样,持枪抢天涯,四处潇洒。

而邦妮和克莱德这对“雌雄大盗”,便是出自于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邦妮与克莱德》。

随后,男生一脸不屑,表示他们应该像基特和霍莉一样,而这两个银幕角色,则出自于泰伦斯·马力克的早期经典《穷山恶水》。

故事情节虽然和《邦妮与克莱德》类似,但气质迥乎不同。

此外,这对情侣在进入餐厅,看到推销员时,吐槽他和《惊魂记》里安东尼·博金斯饰演的变态杀人犯极其相似。

关于这一点,或许是导演有意为之,毕竟,就连推销员的造型和发型,都和博金斯在《惊魂记》里的扮相神似。

哪怕是电影结尾,当推销员听闻面前的年轻母亲名叫“莎拉”后,立马神情恍惚,表情困惑。

经常看DC超英电影系列的影迷,自然秒懂,这明显是在致敬《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提到的“玛莎”梗。

不过,除了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迷影致敬外,《惊魂加油站》更深层次的致敬,仍是昆汀的《八恶人》。

在后者中,昆汀不但套用了“暴风雪山庄模式”,更是将劫匪埋伏、仇家对峙、虚实故事和血腥杀戮等元素,极其妥帖地安插在电影的各个角落,并让所有细节环环相扣,随着剧情进展,人物之间的冲突张力不断加强,最终通过高潮段落,情绪得以宣泄。

《惊魂加油站》大体也遵循了这个路数,只不过,相比于昆汀超一流的编剧能力,导演弗朗西斯·加卢比自然难以望其项背。

他更多的着力点,不在于营造人物之间的对立,而是展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角色之间的荒诞关系。

推销员、餐馆老板娘和两名劫匪相互知晓底细,但随后进来的老夫妻被蒙在鼓里,对劫匪身份一无所知;突然到来的警察,让餐馆形势一触即发,可最终因为警察毫不知情,危机化解。

而等到那对年轻情侣到来后,他们对劫匪的情况相当了解,反倒是劫匪不清楚这对情侣的底细。

说白了,《惊魂加油站》让观众获得了上帝视角,目睹这群相互斗心思的旅客,因为贪婪和短视一步步走上末路。

2 评论: 0 阅读: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