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次数最多的高口碑抗战剧《亮剑》,没想到原著中李云龙的结局如此凄惨

听剧说 2022-07-28 20:37:22

它是一部神剧,是一部高口碑,高质量的优质国产战争片-《亮剑》无论寒暑四季总有电视台会重播,百看不厌,无论哪个台,只要在播必看。自打2005年播出以来,一度收视率爆棚,好评如潮。该剧是由同名小说改编,李云龙历史上的原型是抗日名将王近山。他生前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亮剑》为我们还原一个尽量保真的战场,剧组几乎都扎在山西的一个废弃的村子,拍摄了一整个冬天。时常能看到演员嘴里呼气,帽子上总会积雪。他们的战场里,灰尘满天,演员的脸上也被冻得发黑、发干,不光天气冷,战争给观众的观感也是冰冷刺骨。

李云龙确实厉害,能带兵,作战能力也很强。对手这样评价他——桀骜不驯,胆识过人,意志坚毅,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多采用逆向思维,处事从不拘泥于形式,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纪律性差,善做离经叛道之事。他虽然脾气暴躁,但粗中有细,作战前会仔细分析地形,根据特点改变作战方式。他也会犯错、失败,在日军大扫荡时遭遇突袭,损失惨重。眼看无法逃脱,遭遇生涯滑铁卢,他又突然打摆子,身体的不受控和紧张夹杂在一起,要靠抽自己来勉强清醒。妻子被虏,交好的警卫员被杀,他脑子一上头就召兵攻城,以命抵命。

国民党军官楚云飞,有谋略有担当,一番“立场论”就能显示其格局。共产党不是洪水猛兽,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一群有着信仰的爱国者,所不同的是,他们的信仰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这是两种文化之争,这是不可调和的,但我们和共产党也有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坚持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不容侵犯这一原则。

《亮剑》真实地展现了我党我军在困难环境下与敌人周旋的事迹,展现了我军不畏强敌、勇亮剑的精神面貌。

在剧中,李云龙训练士兵用木枪战斗,不要害怕受伤。当时他有一句经典台词,“修行的时候可以多流点眼泪,战时才能少流点血。”平时我们被抗日剧洗脑。印象中的抗日战争就是我军,个个都是神枪手,一枪打死几个敌人。我军每个士兵都有主角光环,子弹炮弹都走来走去。真正的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大家都是血肉之躯,谁也没有主角。想在战场上少受点伤,就必须像美军一样有强大的武器支持,对待每一次演练都像对待敌人一样凶狠。

军队战斗力还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就是武器。李云龙曾说:“新团成立之初,全团只有不到10挺轻机枪,没有一挺重机枪。步枪是汉阳造的老式线轴,所以两个人拿不到一支枪。”我军不像国民党,背靠美国,像军阀一样卖国换弹药。支撑我军发展进步的唯一信仰就是群众基础。在对敌战争中,我们所有的武器都取决于缴获,每一批武器都是以牺牲和鲜血为代价换来的,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孙德胜率领的骑兵连是李云龙的宠儿,即使没有马,骑兵也能跑得比步兵快。铮铮汉子就是这样掩护独立团突破的,整个骑兵连都被敌人包围了。面对日军骑兵,孙德胜举起马刀,大喊“骑兵进攻!”即使他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即使孙德胜只剩下一只胳膊,他仍然会进攻。骑兵无一撤退,骑兵连在冲锋途中全军覆没。日军首领要求厚葬骑兵连。这里面除了要表示我方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外,也说明了日军不再是以往电视剧里猪一样的形象,在战争的意义上,他们是对立的,但是这支勇敢的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敌人,他们以对英雄的礼遇埋葬了英雄的军队。

时至今日《亮剑》为何还能被无数次地重播?日本人讲日语、八路军没有“超神”、国民党也在抗日,三观正,没有丑化敌人,没有神话自己。真实的抗日不是手撕鬼子,不是几个人就能随随便便在日军军营里杀进杀出,我们的敌人不愚蠢,他们聪明狡猾又残忍。而这些,目前来看只有亮剑尽力体现出来了。

《亮剑》时间跨度约20年,主角们打过日军,伪军,国军,成为开国元勋,一将功成万骨枯!前半部分注重战争,后半部分侧重生活,军队意识、政治意识甚至是生活理念的相互交错,展现了新时代新思想,引人深思。

该剧其实只改编了原小说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可能是为了避讳什么,文化大革命四人帮的部分没有拍出来,小说中李云龙的结局让人痛心疾首......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

电视剧当中,用李云龙的视角讲了一段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对亮剑精神的阐述。“亮剑精神”是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取决于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压迫的逆境中敢于抗争、敢于迎难而上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在经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中,在明知实力不敌的条件下,仍然敢于亮剑,敢于坚持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很好的诠释了抗战时期民族精神。

0 评论: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