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面孔出场次数增多,中生代主持人竞争力下滑,未来何去何从

呆王西西 2021-11-27 12:56:47

文丨希希

对于央视主持人来讲,能够入职央视参与主持工作就是对她们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将央视主持人认为是具备出众业务能力的优秀代表。

只是对于已经将目标定为央视舞台的年轻人来讲,最终目的可能只是“央视主持人”吗?门面主持人、节目代表主持人这些标签难道没有吸引力吗?试问谁不想登上更大的舞台,得到更多观众认可呢?

在此基础上,也让央视主持人之间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

甚至于相较于入职央视前的竞争难度,这些新面孔在入职央视之后反倒需要接受更大难度的挑战,其实想想也简单,“央视”的门槛已经将主持人的具体表现进行区分,那些业务能力不够出彩的主持人得不到入职央视的机会,而入职央视不正是能力的体现吗?

也就是说,主持人在完成入职之后,需要和一众通过央视考核的优秀主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竞争,从而获得为数不多的优质的主持机会。

从这个话题继续延伸,观众应该能够发现近段时间央视主持人的选择上更加侧重于年轻化,越来越多新面孔出现在央视门面节目的舞台,为节目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活力的同时,也让这些年轻人获得了更多观众的支持。

龙洋、张舒越、王嘉宁、邹韵这些都是脱颖而出的年轻主持人

在完成春晚、《中国诗词大会》主持工作之后,龙洋的身影相继出现在《中国国宝大会》《美好生活大调查》等节目,不难发现央视对这位年轻主持人的信任。

对于新面孔来讲,需要这些机会来帮助自己获得更高的知名度,而这些知名度同时也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多工作机会,这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能够让如龙洋一般的年轻主持人距离门面主持人的位置越来越近。

至少从现在央视的选择来看,节目制作方给予了龙洋足够高的肯定。

张舒越因为主持春晚被观众所熟知,也是因为主持春晚遭到不少观众的质疑,在市场针对张舒越的表现展开讨论的情况下,观众不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春晚舞台上不是张舒越的话,机会会不会留给其他优秀主持人呢?

这就是所谓主持机会的稀缺性,有限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主持人都能够获得机会,张舒越成为所谓的“幸运者”,对比之下自然会有其他主持人成为所谓的“不幸者”。

王嘉宁被市场认为是撒贝宁的“接班人”,因为两人在舞台上拥有足够多的合作呈现,而撒贝宁被认定是央视门面主持人之后,王嘉宁在央视的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毕竟撒贝宁获得主持机会,王嘉宁也能够增加自己的工作机会。

而继续从主持机会有限的角度出发,王嘉宁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其他央视主持人的工作机会。

相较于文艺类型节目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播的工作受到新面孔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因为新闻节目本身对主播的依赖程度不高,所以新面孔脱颖而出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而在全部央视年轻新闻主播中,邹韵是存在感最强的那一位。

央视国际频道入职央视新闻频道,从一些知名度低的节目到市场占有率高的节目,邹韵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知名度以及市场口碑。

同类型主持人还是热度较高的王冰冰、庄晓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肯定的是会出现更多年轻面孔。

前提是央视新面孔主持人获得更多主持机会,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央视中生代主持人的存在感不断降低。

举例来说,杨帆、张蕾两人的工作机会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不少观众认为杨帆、张蕾是心中的“意难平”,不就是代表认为这两位主持人缺少主持机会吗?

作为文艺类型节目主持人,杨帆、张蕾距离春晚舞台始终有一步之遥,尽管已经登上春晚分会场的主持舞台,但想要得到市场肯定,恐怕还需要春晚主舞台的热度。

央视主持资源出现偏移的基础上,中生代主持人的竞争力相对应出现下滑,对于这部分主持人,他们在事业发展上又该如何选择呢?如何保证自身影响力的同时获得更多主持机会呢?

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杨帆、张蕾能够得到市场肯定就是因为其所主持的代表节目,比如杨帆所主持的《越战越勇》、张蕾所主持的《我要上春晚》等等。

他们需要首先保证这些代表节目的影响力,其次在一些全新节目、晚会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更加多方面的实力,进一步影响自身市场定位以及主持方向。

竞争从来不会停止,而一旦错过发展的最好机会,这些中生代主持人想要成为门面的概率就会越来越低。

或许换个角度,不再将目标定为门面主持人,中生代主持人能够享受到更多来自主持这件事所带来的收获。

校对丨王希希

1 评论: 4 阅读:1485
评论列表
  • 2021-11-28 15:13

    后继有人,事业兴旺

  • 2021-11-28 05:44

    别的不想看!今年有李七月等着我节目开播了手机电视CCTⅤ躺在床上回看!我也在躺着流泪!

  • 2021-11-27 17:09

    明确的说就是以后会越来越渣

  • 2021-11-27 13:52

    央视的屏霸太多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